关於悲剧之原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於悲剧之原理

單元名稱:語文的邏輯 關於悲劇之原理 (林啟屏) 作者:勞思光 原載一九五八年三月一日出版之《民主潮》八卷五期 署名:茶言 教學目標 本單元之教學目標,主要是希望提供一個學習現代知識的語文推理能力之訓練,尤其本單元將從當代文本裡,剖析作者形成問題、解決問題過程中的種種思維模式,期待學習者能由此學到掌握當代知識的路徑。 二、課前準備 「人」的存在是一件相當奧秘的事,因為人不僅是具有具體感受的存有者,人也是可以進行抽象推理活動的存有者,這雙重身份使得「人」成為萬物之靈。在這樣的身份裡,人的活動顯得比其他物類要複雜許多。因此,思考人類行為表現的意義,就絕不能傾倒於一端,而人生悲感的產生即是一個顯著的例子。 三、選文 在兩個月以前,有一天晚上,我和另一位朋友到香檳大廈的俱樂部裏和丁廷標先生閒談。丁先生忽然半開玩笑地說:「我要寫一個長篇。」於是我們就問他選用什麼題材,他說是一個悲劇故事。 丁先生要寫小說當然算一件「新聞」了;何況他要寫的是「悲劇」,而我又是最愛悲劇故事的。很自然的,我們順著這個話題談了很久。 中間我們談到「悲劇的原理」問題。 大概一般人所了解的「悲劇」,不外是涉及某種幻滅或痛苦的故事;所以通常人一聽到「悲劇」這個詞語,最容易聯想到的就是「死亡和失敗」——看多了「鴛鴦蝴蝶」式的文藝的人,或許直接聯想到「失戀」。真真要講到「悲劇的原理」,恐怕至今還很少有人能提出確定的理論。 亞里斯多德在他的「詩學」(Poetics)中所提出的悲劇原理,大概算作最早的成型的看法。他明白「悲劇」是文藝作品的最高成果。但他所提的「憐憫與恐怖」(Pity and terror),似乎只能用來解釋「悲劇效果」,而並不是原理。一個悲劇故事,所以能在讀者心中喚起悲劇效果,確實大體上是要通過「憐憫與恐怖」的,可是,究竟人生中最可「憐憫」與最使人「恐怖」的問題在那裏,則是看悲劇的根源的文學批評家所應該用心的真實課題。 我從前一度對悲劇原理的問題,有很高的興趣;但其時自己的體悟太差,只能夠亂讀一些前人的理論,不能直接觸到問題本身。就像某些學哲學許多年的人,至今仍然誤以為「訓詁」、「考證」纔是哲學工作一樣;我那時候興趣雖高,卻不能體悟生命的實相,所弄的實在是「記誦之學」。 後來我的興趣轉移到哲學理論上面了。我也不再去鬧「錯把抄書當作詩」一類的笑話。我很少看到文藝理論的書籍了。可是,我對於悲劇原理反而有了較深的體會。 悲劇似乎可以分作三大型——指已有的悲劇作品而言。第一型是以「命定」一觀念為基礎的,如希臘的悲劇;特別為人所熟知的例子是《歐伊底帕斯》。它要透露出「命定」力量之「恐怖性」,來寫生命之可悲。第二型是以「缺陷」觀念為基礎的,如莎士比亞的悲劇;特別為人熟知的例子是《哈姆雷特》。它要透露的是:一角缺陷可以否定全面的正面條件;因此,一個善良的人每每由於一點內在缺陷而沉淪不自拔。這樣寫來生命之可悲。當然,這種原理也是亞里斯多德想到過的。亞里斯多德就曾經說,悲劇的主角必須不是一個壞人,而只是有某些「缺點」(Frailties)的「好人」。至於第三型,則亞里斯多德沒談到。那就是近代的悲劇了。這一型的悲劇以「衝突」為基本觀念;所謂「衝突」是兩勢力的衝突。寫這一型的悲劇作家,通常背後都有某一意義的善惡觀念。因此,他們所想表現的悲劇性,總是「可歸咎的」。換言之,他們寫的悲劇總是由於某一意義的「惡」勢力摧殘人類而發生。最方便的例子是左拉的《娜娜》。這種近代型的悲劇作品,開始是「自然主義的」;所表現的衝突是「自然的人性」與「人為的制度」的衝突。不消說,他們肯定的是「自然」一面,因此總或多或少地視「人為的制度」(用中國的老話說就是「禮教」了)為一種「惡」。後來則變成「社會主義的」。以這種觀點為背景而寫出的悲劇,大抵都是表現「現存的制度」與「理想的制度」間之衝突;他們視「現存的制度」為「惡」,而將一切悲劇性故事歸咎於它。當然,他們肯定的是「理想的制度」。 這三型中,以第三型為最低;所謂「低」是就所表現的問題的深度說。可歸咎的悲劇,不是生命本身的悲劇,而是時代的悲劇;它們不能透顯生命深處的問題。因此,人人都可以了解它們;為這裏面的問題總是一個很容易懂的問題,人人都可以見到。 就深度講,無疑是以「命定」觀念為基礎的希臘型悲劇所接觸的問題最深了。那是「無可歸咎」的悲劇。唯其「無可歸咎」,所以方是真悲劇。 第二型的悲劇,比第三型較深較高。但「缺陷」雖是生命所難免,都總還有「可以歸咎」的意味,比不上第一型。 換個說法來看,這其實是很容易懂的。第三型的的悲劇中,總是寫「壞人」,第二型的悲劇則「以不行的人」為中心。「壞」或「不行」至少在理論上是可以避免的。但第一型則不然;那種悲劇只寫「人」。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