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蜡烛的描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蜡烛的描写

* 蜡烛(补充) 蜡烛 西蒙诺夫 二战——苏德战事简介 1941年6月,纳粹党控制西欧后,德军侵略苏联,破坏了双方1939年签定的条约。德军长驱直入苏联,围攻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苏联损失惨重,百姓生活困苦。 德国以为胜利在即,但俄罗斯人坚决抵抗。俄罗斯寒冷的冬天冻死了很多毫无准备的德国士兵。1943年1月,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败,90000多名德国士兵成为俘虏。虽然战争仍然持续两年,但这是纳粹党末日的开端 同年,苏联红军迫使德军退回边境,最后把他们逼到柏林。接着在1944年6月,随着同盟军度过地中海,攻入意大利,期待已久的“第二战场”终于开辟。 1945年5月,德国投降。 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损失非常惨重。国民受到德军残酷对待,约有几百万平民伤亡。 作 者 简 介 西蒙诺夫(1915~1980),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 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42年加入共产党。曾任《文学报》主编、《新世界》杂志编委、《文学俄罗斯》报编委、苏联作协副总书记和书记处书记等职。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其代表作主要有:剧本《我城一少年》、诗歌《等着我吧……》、长篇小说《日日夜夜》、诗集《友与敌》等。 西蒙诺夫的作品大多描写二战时期的苏联,在战时有很大影响。他也写过许多评论性文章(以文艺或政治类居多)。他曾多次在苏联的各项文学奖项中获奖,可以堪称苏联文学史上的一代宗师! 全文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原因 第二部分:写老妇人埋葬红军战士 第三部分:第二天当红军战士们准备准备找契柯拉耶夫的尸身时发现了那个坟堆,老妇人再次送来蜡烛 朗读的好处 一是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口读耳听,口耳并 用,增加了向大脑传输信息的渠道。这不仅使阅 读真正活起来,而且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和理解 二是一边缓缓地朗读,一边慢慢思考,将“读”与 “思”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加深对读物的理 解,对那些优秀篇章、名言佳句,反复诵读,做 到“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味”,乃至愈读 愈有味,趣味无穷。三是声情并茂,培养语感和 情感。朗读时语音响亮,抑扬顿挫,节奏分明, 并将读者自身的感情融合到读物中去,这就大大 增强了阅读的形象感、意韵感和情趣感。 环境描写: 本文特别注意环境描写,用以烘 托气氛、衬托人物。 可是附近一带,不用说人,连一个活东西 都没有,甚至陪伴她在地窖里过了四天的 那一只猫也被刚才炸起来的砖石碎片砸死 了。 这里的环境描写突出了没有活物,幸存下来的 猫也葬身于敌人的炮火里,战争无情地剥夺了 一切生命。控诉了法西斯强盗的罪行。 文中多次对炮火进行描写,例如文中第16段“德国人还在轰击”,第18段“德国人还在开炮”,第27段“德国人的炮还在轰击”等等,这样多次重复的描写,一方面,一方面渲染了当时的气氛——紧张而激烈的战斗,另一方面也看出敌人的疯狂。而与环境恶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妇人的临危不惧,她不顾艰难,不顾年老体衰,亲自为烈士埋葬,所以老妇人在炮火中的行为就格外感人 小结环境描写 对人物形象的刻画—— 动作描写 例一:路并不远,一共不到十步,可是她 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来休息了三次。最 后,她总算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她已经 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 许有一个小时。 掩埋烈士的每一步老妇人都非常吃力,作者 这样描写,使得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仿佛 老妇人的喘息声都听得见,真是感人肺腑。 即使是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重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 例二: 这句话描写了老妇人的动作。虽然没有说话,但是此时她的心理是极为复杂的,有对烈士牺牲的哀痛,也有对红军战士的敬意。因为她饱受法西斯的侵略之苦,对侵略者怀有深仇大恨,所以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对这些为了南斯拉夫人民幸福而奉献了自己全部生命的战士,她深怀敬意,所以她对红军战士庄严地“深深一鞠躬”。 小结动作描写 老妇人的刻画着重在动作描写上。文中重点刻画了老妇人对烈士遗体的掩埋,每一个动作都非常吃力,然而又那么认真。不难体会到,是红军战士们的英勇气概打动了她,激励了她,因此她的所有动作都包含着对烈士的敬意。她舍生忘死地去掩埋烈士,并把自己最珍爱的宝物奉献给了可敬的烈士,表现出她对烈士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对蜡烛的描写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例: “这一点火焰”是指那微弱的烛光,“不会熄灭”、“永远燃着”是有象征意义的。象征着老妇人对烈士的敬意,象征着红军战士为了和平而献出了生命;也象征着两国军民的感情,象征着一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