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鲁迅批判中国负面文化的历史经验.doc
浅析鲁迅批判中国负面文化的历史经验
一、一种轮回现象
反孔和拥孔,在历史上多次出现往返循环这样一种带有规律性的现象。人们不难发现,一个朝代对孔子的态度往往伴随着境遇和身份的改变呈现出截然相反的价值取向。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不同时期, 表现出判然有别的政治态度。一个政治人物和一个政治集团本来是尊孔的,为了造反举事,往往反孔,夺取政权后,又必然尊孔。中国历史上多次反复表现出这种尊孔反孔尊孔的循环规律和轮回现象。鲁迅先生说:汉刘邦本是反孔的,一旦贵为天子立即尊孔;朱元璋本是一修道和尚,危坐龙庭后,立即尊孔;爱新觉罗氏入主中华,也要存汉俗,尊儒(孔)术。这些改朝换代的风雨并未能动摇孔子思想的根基,只触动了孔子思想的表层。这说明孔子思想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基因已渗透世人的骨髓,具有超强的稳定性。这种反复出现的带有规律性的政治文化现象说明:夺取政权时,需要推翻旧制度,打破旧秩序;夺取政权后,造反者变成了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从乱到治,急需建立新秩序,必然借助儒家学说和孔子思想。因为,儒家学说和孔子思想的性质和功能是治人治国的方略,是通过仁、义、礼、德,稳定社会秩序和维护人伦秩序,从根本上是拒绝、阻碍、限制消解、造反和颠覆的。因此,变革者为了改变旧环境,破除旧秩序,必然是反孔的。反孔运动伴随着夺取政权斗争的全过程,但以夺取政权为目的的政治变革,来不及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撼动儒家学说的基础,廓清孔子思想的厚重而牢固的历史积淀。一个新政权需要知识分子的支撑,被儒家学说培育和教养起来的庞大的士人阶层步入仕途, 成为权贵和新政的强有力的支持者。鲁迅先生说过这样的话:若向老百姓们问孔夫子是什么人,他们自然回答是圣人,然而这不过是权势者的留声机。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和一般的民众并无什么关系。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鲁迅先生的话或许有点偏激,却也道出了几分真理。
二、鲁迅对中国负面文化的批判
众所周知,五四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古代文化, 特别是儒家思想的负面元素和消极影响发起过猛烈的冲击和无情的批判。毫无疑问,这次反孔运动把孔子推行和贩卖的货色讥讽为孔家店,鲜明地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表现出明显的激进主义的思想倾向。但回过头来加以反思,存在着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对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再评价。以鲁迅为旗手的一代人文知识分子都是所属那个时代的人杰才俊,也可称之为所属那个时代的圣人和文化思想先驱。诚然,他们要求改变现状的思想和行为是非常激进的,以至有些青年人提出拒读发黄的线装书,甚或以古为敌。即便像鲁迅先生这样清醒人士也曾喊出了破四旧式的宣言: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古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部踏倒他。鲁迅一代人十分清醒地看透了旧的文化器物作为旧的文化思想的载体对人的精神的奴役和压抑, 实际上是统治阶级治人的思想工具。这种思想枷锁是应当和必须打破的。
鲁迅先生指明:我们此后实在只有两条路: 一是抱着古文而死掉, 一是舍掉古文而生存。鲁迅先生认定,再原封不动地承袭孔子的负面思想,保存旧文化,是要中国人永远做侍奉主子的材料,苦下去,苦下去。社会上多数古人模模糊糊传下来的道理, 实在无理可讲;能用历史和数目的力量,挤死不合意的人。鲁迅的反传统精神和他对传统文化负面元素的冷峻的批判,简直达到了摄魂勾魄、敲骨吸髓的程度。中国民众承受着像鸭子被倒提那样的命运。整个中国像个大染缸和黑屋子,无声而又黑暗,没有一点生机。人们的生活被病态的古文化压抑着,所谓软刀子割头不觉死,令人窒息。
鲁迅先生为了寻求光明,呼吁打开黑暗的闸门。但他体认到, 变革现实是十分艰难的。中国大约太古老了,社会上事无大小,都要恶劣不堪,像一只黑色的染缸,无论加进什么新东西,都要变成漆黑。可是除了再想法子来改革之外,也再没有别的路。鲁迅先生深切地体认到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超稳定性和极端的牢固性,指出了实施这种变革的必要性、紧迫性和艰苦性。他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鲁迅塑造了两个深刻的典型的文学形象,对吃人的文化的专橫和伪善进行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中国古代文化氛围笼罩下的人的生态和命运,诱发了社会和精神的病变。可怜又可悲的阿Q,以莫须有的罪名要被杀头了,他本人却浑然不觉,还用心把那个送命的圈画圆,如此这般的麻本昏昧的令人冷噤和颤憟; 他已经失去了尊严,还要凌辱弱者,强求爱和摸的权力;已经是个孱头,还要表现强横和霸气;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荣耀和曾经有过的辉煌,成为落魄的下人,却高喊我祖宗比你们阔多了,用过去的富有和强势掩盖今天的穷酸和孱弱; 已经没有护维自身尊严的力量,却吟唱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