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绛彩瓷的审美特点及其文化意蕴.doc
浅绛彩瓷的审美特点及其文化意蕴
浅绛彩瓷的审美特点及其文化意蕴
浅绛彩瓷作为晚清同光之际那段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有关它的发端、兴盛和衰落的复杂历史背景和多重动因,近几年已得到了许多有识之士的充分探索和深入研究,其鉴赏、收藏和投资方面的专著也相继问世。随着藏界、学界乃至商界对浅绛彩瓷的广泛关注,这一艺术品种的历史地位逐渐得到了普遍认可,其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也越来越得到全面挖掘和呈现。本文提出浅绛彩瓷的美学特征与文化内涵这一命题,并谈点粗浅的认识,旨在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专业人士关注和研究浅绛彩瓷的艺术审美,更加深入地挖掘浅绛彩瓷丰富的文化内涵。
诗、书、画、印、瓷融为一个美的生命体的浅绛彩瓷,它的审美体验,与传统的陶瓷审美和书画审美息息相关且一脉相承。但是,作为一种在中国陶瓷史和中国美术史上独树一帜的艺术品种,它的审美过程,绝非是陶瓷审美和书画审美的简单叠加,而是拥有一套独立于其他艺术品类之外的、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美学特征和审美标准。
让我们沿着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思想的脉络和体系,开始浅绛彩瓷艺术的审美之旅。
一、天地有大美朴素之美
主张道法自然、追求天地合一的道家,将天然的本色美和自然的本性美视为大美。《庄子天道》提出了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哲学思想和美学命题。
《庄子知北游》指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朴素之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人性的真诚、淳朴之美,成为天地之间最高最大的美人性美和道德美。浅绛彩瓷突出的审美特征正是这种朴素之美。
同光之际,景德镇传统工艺的瓷器生产已似落日余晖,加之期间昌江两岸水患频频,在相当多的时间里,可供画师们填彩作画的白瓷,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很难尽如人意。那些被同期官窑粉彩、五彩等彩瓷画师弃用的等外品白瓷,却成了文人画师们挥毫点墨、抒发情怀的美妙瓷笺。强烈的艺术创作欲望,让文人画师们在略显粗糙的白釉上灵感迸发,开创了一个划时代的艺术品种浅绛彩瓷。
浅绛彩瓷表面普遍存在的橘皮釉特征,从陶瓷审美角度,无疑应是白瓷烧造工艺上的一种缺陷,这种缺陷在那个特定时期,竟被文人画师们集体忽略并欣然接受。更让常人难以理解的是,普通窑工眼中的残次白瓷,竟然也被大量用作浅绛彩创作,甚至被大批大师级人物频频使用。
今天,我们在存世的浅绛彩瓷精品中不难看到,无论是程门、金品卿、王少维等一代大师的倾心之作,还是当时文人官员间的酬赠之品,瓷器胎釉上常常有诸多瑕疵,这些瑕疵用传统陶瓷审美标准衡量,简直是致命的,但在浅绛彩瓷审美中却有另一番境界。与诗、书、画、印融为一体后,瓷器表面的橘皮釉,不仅生发出了质朴、粗犷的审美表现,而且其特殊的光影折射效果,给作品整体带来了鲜活灵动的质感,使之愈加充满生命的张力。而那些各种各样的窑病,出现在浅绛瓷画的画面里,不仅没有有碍观瞻,反而凸显了器物整体朴素的本色之美,也增添了作品的独特韵致。
我们常常看到,在窑灰点点或是窑裂、窑疤(斑)显现的瓷器上,许许多多的浅绛大师留下了各自的经典之作。首先,繁星缀空般布满窑灰的浅绛精品比比皆是,如浅绛收藏界众所周知的王少维的几件浅绛山水人物瓷板、且安室的通景《寒梅图》琮式瓶、贾月舫的《晴日溪山图》帽筒等等;此外,在存有窑裂的帽筒上,程门也有《千里高飞图》浅绛作品存世,金品卿的《梅花绶带鸟》帽筒(图4)同样有明显窑裂。大师们对窑疤(斑)的处理更是别出心裁,他们借鉴玉雕工艺中的俏色技法,将白瓷上的斑斑疤痕,点化成了作品中或惟妙惟肖、或率真写意的坡石树洞和花叶草丛。这方面程门的几件力作堪称典范,程南山的《山中高士图》琮式瓶、任焕章的《羲之爱鹅图》瓷板,也是此类成功之作。
浅绛彩瓷朴素之美的另一显著特征是器物造型的质朴、简约和不尚修饰。这一特征在各类浅绛彩瓷花器的造型选择上表现尤为充分。河北沧州博物馆浅绛彩瓷展馆中,王岐山的《归去来兮图》浅绛棒槌大瓶把这种浑朴、古拙的朴素之美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还有一种有代表性的器型就是浅绛彩壁瓶,它的简约、大气的朴素之美,与其他彩种的瓷质壁瓶器型相比,特征尤其突出。
在每一件浅绛彩瓷画艺术作品身上,无不闪烁着淳朴的本色之美和俭朴的人性之美。说到底,还得由衷地感谢同光年间那些一心在瓷上寄托文人情怀的大师们,他们做出了有别于陶瓷史上历代瓷画艺人的审美选择,他们拒绝奢华、摒弃完美,他们把中华传统文化中对朴素之美的推崇,作为一条普遍的艺术审美和艺术创作原则,开创了一个艺术史上独树一帜的浅绛时代。
二、境界有至美中和之美
中和是中国古代较早出现的美学范畴,随着儒学思想主流意识的形成,而成为古代美学思想的核心,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礼记中庸》认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