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脑反应处于原始水平 - 大荆镇第一中学
第一阶段:创伤的当时 大脑反应处于原始水平,此时的干预措施也应该是原始的,像父母亲: 给受害者吃的或喝的 给受害者裹上毛毯等使他们感到温暖(提供住处等) 送受害者回家 给受害者电话让受害者打电话给家人或亲属 帮助受害者找到遗失的财物 第一阶段:创伤的当时 此时他们很难作出理智的决定,因此你应该帮助他们…… 应付警察、记者、保险等 给受害者机会谈自己的经历(稍后),但不要催促 帮助受害者熟悉周围环境.例 应对失眠和闯入性回忆(EMDR) 干预原则 心和心的接触 如果可以,以肢体接触受害者(需要观察受害者反应),因为接触是原始的 少说多做 简单的语言,如:“我在这里可以帮你” 不要做 缩小事件的影响.例 责备受到创伤的人.例 愚蠢的玩笑(原始状态的大脑不懂玩笑) 寻找刺激(满足好奇心,如:问多少人受伤或死亡等等) 不公正的猜疑 忘记发生的事件 应该做的 保护受害者,给受害者安全 承认事件的影响 激活支持系统 心理教育(在第二阶段开始) 实践案例: 某天课间,一位大二的女生,面色着急、焦虑的跑到我的上课教室,短头发,1米59左右。第一句话就说:“老师,我曾听过你的课,我心里特难过,我感觉我快过不了这个坎了。我的高中同学自杀了,在自杀前给我打电话,可我没有接到,现在得到这个同学已经死了。我老是想到她,一些血淋淋的场面,我觉得她在抱怨我,最后的一丝求助,我没有给她。她不会放过我的,我只有死一次才能对得住她。我好想死一次……这事堵在我心里慌,我快受不了了。” 应对方式: 1、让其感觉到安全,介绍周边的环境,同时告之,老师很愿意帮助你; 2、缓解情绪,给她倒水,纸巾,帮助解决此时她的困难,无条件积极关注她; 3、巧妙询问她的需要及最关心的问题; 4、承认事件的对身心的影响; 5、了解其社会支持系统,可以让她信任的人; 6、澄清事件(心理教育) 第二阶段:1~2天后 像一个教师 组织一个团体(8~10个受害者) 安静的环境、充足的时间(谈出故事) 建立一个共同的叙事环境(请回答……) 帮助受害者从异常的记忆(破碎、混乱、无序、片断记忆)转化为正常记忆(编码记忆) 促进小组的凝聚和支持 帮助受害者解决内疚和怀疑 每个受害者所描述的内容是整个事件的一部分,鼓励受害者相互帮助,把整个事件整合起来 第二阶段:1~2天后 像个教师(教师是主导) 在每个受害者讲完故事后,给予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尽可能的具体 应对周围环境:朋友、亲属、陌生人 帮助受害者解释自责和内疚(将事件客观化……) 解释在创伤当时出现的行为(逃跑、发抖等),“你所有的行为都是大脑处于原始水平反应,而不是主观上想好这么做的” 温州某中学保安猝死事件: 一、请大家围坐成一圈,告之周边的环境,并做自我介绍(尽量避免小团体); 二、提问,同一个问题,让每个人来回答; 1、你与该同志是什么关系? 2、你是什么时候知道这个事情的,当时你在做什么? 3、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4、这个事件对你有什么影响? 5、这个事件跟你有关系吗? 6、接下来,你将做什么? 7、大家还有要补充的吗? 三、针对记录,帮助其解释自责、内疚等不合理的认知观点; 四、整理材料,根据观察及叙事过程,对个别创伤者进行单独的后续干预。 第二阶段干预流程图 生活的错觉或期望:生活是… 生活是可以预期的 生活是可以控制的 生活是公平、公正的 生活是有意义的 我是强大的 创伤事件的特点 不可预期的 威胁到生命的 压倒一切的 无助的 不公平的(不是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 生存反应(原始的) 当人受到威胁或处于危险当时的行为反应 搏斗 逃跑 僵住(使感觉敏锐、肌肉紧张) 完全顺从(使凶手松懈) 生存反应 意识不到痛苦 没有情绪反应(只有在安全的时候才会哭) 非常多的行为(忙乱) 创伤后的产生症状的原因 生活是可以控制错觉的被打破 生活是公平、公正的错觉被打破 生活是可以预期的错觉被打破 我不是脆弱的错觉被打破 面对新的问题,大脑处于高度警觉状态 大脑试图自我修复 创伤后的症状:三类 第一类:过度唤起 第二类:重新经历 第三类:麻木 第一类:过度唤醒 害怕 愤怒 紧张 焦虑 冲动 失眠 不信任 易激惹 注意力集中困难 第二类:重新经历 恶梦 闪回 内疚 自责 片断的图片/声音/气味插入 第三类:麻木 话多 头痛 乏力 感觉疏离 感觉分离 抑郁 遗忘(这是一种保护机制,不应该和受害者探讨遗忘的内容) 创伤后的应对原则 对于否认的受害者应该激活他去讨论这个问题 任何有助于恢复生活安全感错觉的都是有效的(方法让受害者自己选择) 尽量回到旧的熟悉的环境中(不应该去尝试新的事物,因为对新的事物缺乏可控制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