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儒家的本体隐喻的发展1.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ublished in 《儒學與世界文明論文集》, ed. by Tan Eng Chew et al.. Singapore: NUS and the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2003, pp. 688-707. 早期儒家的“道”﹕本體隱喻的發展1 EARLY CONFUCIANS’ CONCEPTION OF TAO : DEVELOPMENT OF ITS ONTOLOGICAL METAPHORS 張 敏 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 一、引言﹕中國古代哲學範疇的語言學透視 一個方法論的探討 在中國源遠流長的學術傳統里,對古代哲學概念的闡釋方式主要有兩種﹕訓詁的闡 釋和義理的闡釋。前者是從考據字義,疏通經義出發來把握哲學概念,即所謂“由詞以 通道”,其解釋均有字源或文本的歸依;後者的重點則放在申說、發揮概念的哲學內涵, 並進而構築哲學邏輯體系之上。漢代的經學(以及清代的樸學)和宋明的理學是這兩種 研究路子的典型代表。近現代的中國哲學界雖未必奉漢學或宋學的治學方法為圭臬,但 在研究哲學概念與範疇時往往仍不脫其窠臼。通常的做法可以說是二者的結合,即先訓 詁後義理。例如,首先界定某個概念的字面本義,推源溯流,再從文本中歸納其引申的 涵義與用法,最後從哲學範疇的高度對其內在義蘊與實質進行系統的申述。這種在概念 的字面涵義基礎上更進一層探討其思想義蘊的做法,盡管其間融入了西方哲學框架中的 大量概念及語匯,其實頗合乎訓詁義理並重的戴東原所言之“始乎離詞,中乎辨言,終 乎明道”的理想。毋庸質疑,傳統的闡釋方法自有其合理性,正是藉此我們才對古代聖 賢留下的思想文化遺產有所認識。然而,我們感興趣的問題是,在傳統方式之外,從一 個全新的角度重新審視人們已熟知的古老課題,我們是否能得到某些新的啟迪? 本文旨在探討中國古代哲學里最重要的,也是儒家思想中的一個核心概念— 道— 在早期儒家著作中的發展嬗變。不過,對這個哲學史界已有相當精深論述的概念,我們 的分析方法與傳統的有所不同。在此我們倡導一種另類的研究路子 ,即從話語 (discourse )層面系統地解析中國古代哲學概念。從語言入手或從語言角度探討哲學問 1 這項研究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漢學研究中心“早期儒家及相關典籍的跨學科研究(The Project for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Early Confucian and Related Classical Chinese Texts )”合作研究計劃的一部 分,本計劃得到新加坡國立大學學術研究基金的資助 (NUS Academic Research Fund, Grant No. 940043 ), 特此鳴謝。本文第三節的部分內容曾在芝加哥召開的亞洲研究學會第四十九屆年會上宣讀(Min Zhang, “The Confucian Dao and the Taoist Dao : A Linguistic Comparison of Their Ontological Metaphor,” Paper presented at the 49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Chicago, 13-16 March 1997 ),本文 的主體部分是其發展和補充,可視為其續篇。 1 題,這在東西方哲學界都有悠久的傳統。西方哲學從古希臘的 Heraclitus 引入 logos 的 概念以來就一直注重哲學思維和語言問題的關係,而本世紀歐美哲學的語言轉向 (linguistic turn )更使得語言成為當代西方哲學的基本課題。在中國,語言學的前身— 小學本身就是為經學服務的,哲學的探討往往自語言始,所謂“詁訓者,義理之所由出” (錢大昕語)“治經莫重于得義”(段玉裁語)。不過,我們所採用

文档评论(0)

xyl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