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一、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二月革命:①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广大人民反战情绪高涨。② 时间:1917年3月 ; ③ 结果:推翻了沙皇政府 ; ④ 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即工兵苏维埃和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⑤二月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十月革命的胜利:① 时间:1917年11月(俄历10月)② 主要参加者: 列宁 ;③ 胜利的标志:赤卫队占领冬宫;④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1、成立第一届苏维埃政府列宁当选为主席;2、采取的革命措施是:① 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收归国有;② 颁布《土地法》人民获得土地 ③ 退出第二次世界大战; 三、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使俄国人民摆脱了被压迫、被剥削的命运,也给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它在占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局面。四、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有哪些?①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实施的原因: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俄国面临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政权的存在受到严重威胁;2、实施的目的: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①农民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上交移粮和其他农产品;② 对工业企业实行国有化 ③ 禁止自由贸易;实行粮食和工业品的定量配给制;4、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国财力、物力为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5、消极作用:到1920年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反而进一步加强,引起了农民的不满。 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进入和平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过时。2、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目的: 进入社会主义;3、提出: 1921年,俄共第十次代表大会作出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决议;4、内容:①农业:农民向国家交了粮食税后,余粮归自己支配;② 工业: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还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③ 商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 5、特点:允许多种经济 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6、意义:使苏俄找到了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即将到来的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有益尝试。 三、苏联的建立:1、时间: 1922年12月 。2、组成: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 四、苏联二三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1、1925 年苏联制定了工业化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2、从 1928 年到 1937 年实施两个五年计划,结果使苏联的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3、1937年 农业集体化运动 结束,消灭了农村的剥削制度,为 工业化的开展 积累了资金; 五、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及其弊端:1、形成的标志:1936年通过苏联新宪法,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种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2、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弊端):①政治上:权力过分集中,党政不分,民主和法制建设被忽视;② 经济上:片面发展 重工业 、 农业和轻工业 严重滞后经济效益低下,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3、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给我们的教训:① 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要兼顾农业和 轻工业的发展;② 发展经济要尊重市场规律,既抓产值和产量,也抓产品;③ 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必须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④ 大力保护环境和资源,提倡可持续发展,⑤ 在政治上要防止个人专断,切实加强 民主法制建设。4、苏联的经济建设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国家发展自己的经 第 - 1 - - 1 - 页 共 8 页 济应该从自身国情出发,制定适合自己自身特点的政策方针,要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 协调发展,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改革经济管理体制。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一、凡尔赛和约:1、巴黎和会:(1)召开的目的:按照战后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扼杀新生的 苏维埃政权。(2)时间:1919年1月8日-----1919年6月28日。(3)操纵会议的三巨头是: 法(克里孟梭)英(劳合.乔治)美(威尔逊)。(4)和会的实质:瓜分殖民地及势力范围 。2、凡尔赛和约的内容:① 德国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将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 ② 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独立;③ 废除德国普遍义务兵役制;④ 原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瓜分;⑤德国必须向战胜国支付战争赔款;3、凡尔赛体系的构成:1919----1920年协约国先后同战败国签订和约,这些和约和《凡尔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4、体系的作用: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西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