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心理成因及发展.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心理成因及发展

PAGE PAGE 1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成因及发展趋势 江苏省连云港监狱 江苏连云港 222225 任海辉 【内容提要】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社会难题,青少年犯罪行为是由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差错。本文将分别从青少年的认识、情感、意志、个性(动机)、个性心理方面来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心理成因,揭示青少年犯罪的心理规律。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青少年犯罪的发展趋势也引起了大家的普遍关注。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 心理成因 发展趋势 “青少年犯罪”在世界范围内己被列为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己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 张茜:《试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其预防对策》 张茜:《试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其预防对策》[J] 载于《湖南省政法管理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第80-81页。 一、青少年犯罪的心理成因 人的心理现象由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三部分构成。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心理成因,重点是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心理过程,对青少年犯罪的个性心理分析以作补充,其中又以青少年犯罪的动机与个性心理特征为重点。 (一)青少年犯罪的认识因素 1、错误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个体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犯罪青少年的认识水平极低,受到外界媒体的夸大宣传或者某些不良个体影响,他们对许多人生问题愚昧无知,观念模糊。根据一项对犯罪青少年的调查结果显示,犯罪青少年错误人生观的核心是两大精神支本和三种错误观念,前者即封建帮会式的江湖义气和追求感官刺激的享乐主义;如不良少年只以吃喝玩乐享受人生;后者即亡命称霸的英雄观,随心所欲的自由观和低级下流的乐趣观,如当英雄做错事,大包大揽不知悔改。在这种人生观的支配下,青少年很容易违法犯罪。张明 张明 著 《走向歧途的心灵》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108页。 2、不成熟的认识结构。 认识结构是指个人在感知及理解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结构。犯罪青少年认识结构的不成熟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时间因素上,只能孤立地对待认知对象,不能很好地把它与过去、未来联系起来,易产生认识的片面性、局限性;二是缺乏判断力、内省力、自制力、预见性和适应性。在处理复杂的事物时缺乏准确的分析判断的能力;三是认识水平不能排除情绪、情感的消极影响,往往会感情用事,一旦产生犯罪欲求的倾向,就变得难以抑制。李××是一个高中学生,平时在班上表现、学习都不错,在一天打台球时,仅仅是因跟随一个同学找另外一个学校的学生出气,主犯在打人过程中掏走了30元钱,结果李××因构成抢劫从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青少年犯罪多发的十种类型》 [EB/OL] 载于 《广州日报》 2005年10 (二)青少年犯罪的情感因素 1、情绪极其不稳定心理。 犯罪青少年的情绪体验不够稳定。常从一种情绪转移到另一种情绪,表现为情绪变化多端,喜怒无常,愤怒时十分凶残粗暴,高兴时也容易动古书表。如果教育者对他们缺乏感情,采取讽刺挖苦的态度,他们就会强烈反抗,处处与人作对;如果教育者富有感情和耐心,则他们很容易接受劝告并悔改。 张明 著 《走向歧途的心灵》[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年版 第120页。 2、情绪体验的低级、庸俗。 青少年犯罪人的喜怒哀乐的变化,往往与他们一些低级、庸俗的需要与否有联系。他们不择手段地追求物质享受,沉醉于不良的情绪之中。 3、不良倾向的消极情感情绪。 青少年犯罪人一方面对同伙讲义气,重感情;另一方面在正常的人际交往中易发生嫉妒、愤怒等情绪。遇到挫折时难以抑制自己的情绪,易导致攻击行为,例如他们用弹弓打人取乐,故意伤害他人等等。 4、情感浅薄没有深度。 犯罪青少年与人建立感情的条件是“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好”的标准则是可否有利可图,这是一种酒内朋友关系,肯定不得长久,至于犯罪青少年男女之间所谓的爱情,并不是真正的爱情,只是为满足性需要而已。 5、自尊与自卑的并存心理。 青少年犯罪人一方面渴望自尊,另一方面,由于外界消极评价和自身智力状况,学习状况,不良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存在,往往有较强的自卑感及缺陷感。自卑与自尊并存,会导致心态不平衡,从而选择暴力、吸毒、强奸、盗窃等发泄性的犯罪行为;罗大华 著《犯罪心理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231 罗大华 著《犯罪心理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231页。 《大学生迷失杀亲》[EB/OL] 载于 《人民公安报》2002年3月8 (三)青少年犯罪的意志因素 1、双重性心理。 犯罪青少年在实现社会化目标的过程中表现出意志的薄弱性,做事不能持之以恒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