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榕树–榕小蜂协同进化中的非对称性相互作用及其集合种群效应
生物多样性 2012, 20 (3): 264–269 Doi: 10.3724/SP.J.1003.2012.06089
Biodiversity Science http: //
榕树–榕小蜂协同进化中的非对称性相互作用
及其集合种群效应
1,2 1* 2*
路 程 耿宇鹏 王瑞武
1 (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 昆明 650091)
2 (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昆明 650223)
摘要: 在协同进化研究中, 传统观点认为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对称性的, 在进化过程中将形成一个稳定的均衡
状态或进化稳定策略。然而, 近来的观测和实验数据表明, 物种间的协同进化可能存在非对称性相互作用, 而且这
种非对称性可能造成集合种群效应(metapopulation effect)或形成非均衡状态(例如混沌, chaos)。本文利用“榕树–榕
小蜂”这一经典的协同进化模式系统来介绍协同进化过程中的非对称性相互作用, 以及这种非对称性如何产生集
合种群效应。在榕–蜂共生系统中, 栖身于榕果中的榕小蜂除了传粉小蜂之外, 还有一些“投机” 的非传粉小蜂。非
传粉小蜂比传粉小蜂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而榕树则可惩罚不合作的非传粉蜂, 同时奖励合作的传粉小蜂, 从而形
成了复杂的非对称性种间相互作用。在某个斑块生境中, 非传粉小蜂通过竞争作用排斥传粉小蜂, 然而随着非传
粉小蜂在蜂群中的比例不断升高, 榕树惩罚作用(如落果等)常常会导致整个非传粉蜂群的数量急剧下降, 甚至局
域性灭绝。随后, 其他斑块的传粉小蜂则迁移过来填补空白。然而, 随着传粉小蜂种群的数量增长, 该斑块又会集
聚更多的投机性非传粉小蜂, 进而诱发榕树再次进行惩罚。这样的非对称性相互作用导致了非传粉小蜂、传粉小
蜂以及榕树种群的集合效应, 其种群大小呈现周期性的“此消彼长”式的循环。
关键词: 集合种群效应, 传粉小蜂, 非传粉小蜂, 互利共生, 非对称性, 惩罚
Asymmetric interaction and its effects on the meta-population dynamics
in co-evolved fig–fig wasps systems
Cheng Lu 1,2 , Yupeng Geng 1*, Ruiwu Wang 2*
1 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Geobotany,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
2 Ecolo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 Center,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netic Resources and Evolution, Kunming
Institute of Zo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unming 650223
Abstract: Interactions among co-evolved s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