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读懂一首诗第二课时正式1
? 如何读懂一首诗 2014.8. 一、导入 ? 在高考题目中,诗歌鉴赏题一直是考生的瓶颈。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每一首诗只有几十个字,但却表现了很深广的内容,蕴涵了很深刻的主题。 二、自学与探讨 ? 要把一首诗读懂,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 (1)题目 (2)作者 (3)注释 (4)诗句的情感语 (5)诗句的意象语 例1:杜甫《春夜喜雨》 (题目就传达了作者对春夜之雨的喜爱之情 ) 例2: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题目表明内容是写送别,那么按照常理应该写离别之情 ) (2)作者 ?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诗歌作者的身世,他所处的时代特点,他的创作倾向,他的作品的风格特点等。 例1:杜甫 (杜甫身处唐朝由盛转衰之时,他的诗歌内容往往是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感,格调往往是“沉郁顿挫”) 此外,每个朝代总有它的时代主题,例如盛唐: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晚唐及宋:面对国家命运残破的伤感 (3)注释 ? 注释往往是诗歌的背景,透过这个背景,我们可以捕捉到诗人的思想脉络。 所以,读诗,必须要读透注释。 例:谢枋得①《武夷山中》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提问⑴: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道试题有两个注释,第一个,交代了作者的生活时代、主要事迹。其关键的信息点是“隐居”“绝食而死”,因为它们暗示作者谢枋得具有抗节隐居、忠贞不屈的节操。结合诗句“几生修得到梅花”,可以看出,作者是以梅花品格自比,他追求坚贞孤傲的人格操守。于是,(1)小题便可迎刃而解: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不屈的情怀。 (4)诗句的情感语 ?诗歌的本质是用来表达诗人的情感的。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诗句里那些直接传达作者情感的字眼。 例: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 (5)诗句的意象语 ? 诗歌主要是通过塑造情感鲜明的意象来传达作者的情感的。作者选用什么样色调的意象,就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在诗歌中,常常有一种反复出现的意象来表达诗人特定的情趣和意味,它代表民族和人类共同的情感和体验。也就是说,某些意象某些情感具有对应规律。 必须以解读诗词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的诗词意象为突破点。 例:《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或者朋友情谊。诗人借红豆来表达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例:杜甫《旅夜书怀》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诗人以沙鸥自况,表现漂泊的苦痛。) 补充:从其他方面读诗 ? 联系旧知 例子::李白《长干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两小无猜:男女小时候在一起玩耍,亲密无间,没有猜疑。表达主人公与丈夫小时候亲密无间的情谊。) 练习 湖州歌 (南宋)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释]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从题目来看:本诗表明写的内容是有关湖州的诗歌。 (2)从作者来看:作者是南宋的汪元量,并不出名。但我们知道他是南宋的诗人,就可以推测他的思想很可能是表达对国家命运衰微的的伤感-——因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南宋的时代主题就是诗人们面对国家命运残破的伤感。 (3)从注释来看:交代了诗歌的创作背景。我们可以以此推断出诗歌的大致内容和思想。既然是在国家灭亡,而自己被押解北去的路途中所作,那么情感应该是表达自己面对国家灭亡的极度悲痛的心情。 (4)从诗句的情感语来看:在这首诗中,有两个情感字眼:寒,断。“寒”字渲染了一种寒冷凄清的气氛,传达了作者心情之冷清;“断”字则表明作者在国家灭亡后,面对已经落入元人手中的南宋故土“四百州”时,那种悲痛欲绝,肝肠寸断的悲痛之情。 (5)从诗句的意象语来看:这首诗歌塑造了这些意象:燕云,江水,夕阳,寒鸦,四百州。我们要仔细逐个分析每一个意象的内涵。 首先 ,“望不到尽头的燕云”,表明作者知道自己要被押解到元朝的大都燕京去,他感到自己的命运就象那天边的云一样望不到尽头,无法把握。 其次,“悠悠东去的江水”则表明作者感叹南宋国家已经灭亡,国运无可挽回就象东去的江水一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