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汇编试题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
考点一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1.(2014重庆文综,3,4分)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答案 B
2.(2014广东文综,13,4分)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
A.井田制瓦解 B.分封制恢复
C.均田制受到破坏 D.“市”突破空间限制
答案 C
.(2014课标Ⅱ,40,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黑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清廷把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在此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往来须持有官方颁发的路票。“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地之垦辟有禁,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人参东珠之掘捕有禁”。从乾隆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他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
——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等
材料二 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清朝与俄国的东段边界。但直至19世纪初,黑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1万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草原。新来移民与当地满、蒙古等族通婚、建庙、演戏、立会、设学堂、建市镇。仅十余年,呼兰地区已是“三城相望,粮产丰饶,商贾因之麇(群)集,流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1904年,清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荒地;1907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1908年,仅奉天一省人口已达1 100万人。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实边章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13分)
答案 (1)清政府由禁止到时开时禁再到鼓励;由自发移民为主到政府主导为主;移民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移民主要来自邻近省份;移民禁而不止,规模逐渐扩大;从非法移居到合法定居、生产。(12分)
(2)缓解关内人口压力;增加政府收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促进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和先进技术的传播;有助于抵御列强侵略;促进东北开发。(13分)
考点二 手工业的发展
.(2014浙江文综,13,4分)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瓷器(china)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所以,中国被称为China。更有学者指出,China是“秦”的音变(Qin→Chin-a)。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 )
A.在考古学上取得突破,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
B.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广泛调查,得出科学结论
C.调查中外著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主方式解决这一学术问题
D.弄清最早用China称呼中国者先获悉了“秦”还是“瓷”的信息
答案 D
.(2014四川文综,13,13分)(节选)瓷器是人类文明的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景德镇位于昌江畔,附近盛产造瓷的主要原料高岭土。北宋景德年间,其生产的影青瓷成为贡品,景德镇因此得名。两宋之际和元末的大规模战乱,使定窑、龙泉窑等陆续衰落,相对安定的景德镇,遂成“天下窑器所聚”的瓷都。
元代景德镇制坯、烧瓷等分工不断细化,这时创制的青花瓷、釉里红和卵白釉,至今仍享有崇高声誉。明朝在景德镇创建御器厂,其组织和分工相当细密,“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宣德、成化年间制造的御窑瓷器堪称经典。嘉靖至万历年间,商品经济大发展,加之西欧等海外市场的扩大,“景瓷”销量大增。清初对御窑厂进行了诸多改革,如匠役制改为雇募制,使康乾时代景德镇瓷业再度鼎盛。嘉庆后,因“墨守旧法,且有粗制滥造之弊”,景德镇瓷业渐趋衰落。(据叶喆民《中国陶瓷史纲要》等)
(1)据材料一概括景德镇发展成为“瓷都”的主要因素。(8分)
材料二 1708年,萨克森一炼金师在欧洲率先研制出瓷器。1710年,萨克森王国宣布掌握制瓷专利,并成立梅森皇家瓷器厂。1722年,两把交错的蓝剑成为梅森瓷器的商标且沿用至今。经过不断研发与创新,梅森瓷器逐渐摆脱了中国的影子,被誉为“白色金子”和欧洲第一名瓷。后来受工业化冲击,全手工作业的梅森遇到极大挑战。1864年新厂建成,为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原子结构与性质课时跟踪监测试题.doc
-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卤代烃-醇-酚课时跟踪监测试题.doc
-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的方向习题详解课件.ppt
-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原电池和化学电源课时跟踪监测试题.doc
-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习题详解课件.ppt
-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有机合成与推断课时跟踪监测试题.doc
-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原电池和化学电源习题详解课件.ppt
-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课时跟踪监测试题.doc
-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课时跟踪监测试题.doc
-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有机合成与推断习题详解课件.ppt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ppt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整合-人民版.doc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十三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与科技、文化、教育课件.ppt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十五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课件.ppt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第13讲-新兴力量的崛起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教案-人民版.doc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件.ppt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十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课件.ppt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整合-人民版.doc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十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ppt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八-第18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人民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