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重臣李鸿章曾说过他所处的中国正经历着.docVIP

清末重臣李鸿章曾说过他所处的中国正经历着.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末重臣李鸿章曾说过他所处的中国正经历着

清末重臣李鸿章曾说过他所处的中国正经历着“三千年来从未有之大变局”。其实从李鸿章的时代到今天,又过百余年,其间我们这个国家所经历的以上帝的名义发起的太平天国运动,30年的洋务运动/同治中兴,到日后的甲午海战,大革命,新文化运动,军阀乱战,抗日,共产中国的建立,大鸣大放,反右,大跃进,文革,以致到不久以前的邓小平重开国门。这么多纷繁的事情,那件事我们三千年来所遇到过的?所以在我看来,中国近现代史是我们三千年史中最精彩的一部分。可惜,国内的中等、高等教育关于近代史的教材,多少想向下一代人传递一些沉重的政治理念(诸如三座大山,共产党的正统性),甚至希望借史书来让国民认可现今政府的合法性。在这种情况下作者都不大敢把精彩的近代史”演义”起来。       西人治中史便少了层这样的包袱。像最近很红火的史景迁那老家伙,一本”追寻现代中国”, 根本就是像讲段子一般的把盛清以来的国史娓娓地过了一遍。可惜史老的笔法过于演义,想象也不太靠谱,终是惹来了许多非议。徐中约这本“中国近代史”(下称“近代史“)少了天马横空的毛病,显得相当厚实,在我看来,是一本绝佳的近代史入门读物。      徐的这本“近代史”也是我第一次接触的域外学者写的近代通史之作。说实在的,相比英文标题”The Rise of Modern China”, 我并不怎么喜爱这个毫无特色的中译书名。不过或许因为另一方面这本书在港台名气依然很大,所以刚出的简体版便沿用了这个名字。      记得第一次拜读这砖头般的巨作时我正在香港科技大学念大学一年级。大一的学生,特别是学理工科的,刚经过高考的洗礼和通读了人教版那两本薄薄的中国近代史教材,便以为已经读够了历史,特别是中国史。幸运的是,那个时候主管大陆学生的教授强迫我们在香港念书的第一年学生一定要选两门文科课程。在这样的情况下,我选了何杰尧教授的民国平民史和丁学良教授的“中国文化大革命”。在此不费笔墨写丁学良的治学,不过客观地讲,受过西方史学社会学训练的何教授和丁教授,确实让我领略了一种与国内不大相同的治史的方法(当然,我从来没有在国内上过文科课,所以国内治史也是从我读书中自己臆测的)。      此两位教授相像的地方,就是不大买我们内地政府的帐,对那些在禁区中的伟人也多有调侃。我当时竟然是有些愤愤,常想下课找回这两位教授拌嘴,丁教授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所以我便只能跑去何教授的办公室中拌嘴。这样的“拌嘴”常有发生,一次短则30多分钟,长则超过一个小时。当时年少,以为教授跟中学老师一样,天职便是教书,根本不知道这样与教授单对单的面谈是很珍贵的一件事。当然,也正是因为一次次这样的拌嘴,让我终于学着慢慢的放下意识形态去读史。也正是这位何教授,向我介绍了这本“中国近代史”。      我不是一个史学专业的人,不过还大致感觉得出西方通史教材跟国内通史的不同。譬如西方学者似乎很强调大量的文献阅读,而且文献也常常涵盖多种语言,也很强调对原始材料的搜集与分析,这样似乎让他们更有信心去对史事做叙述性的描写。也正是因为这种精心裁剪的叙事,让厚厚的史书“演义”了起来。在厚实的文字叙述以外,书中一幅幅陈年的照片,也常让人大呼过瘾。      徐教授的“近代史”还流露出一种我很钦佩的史学家特有的“同情心”。其实中国近代以下,从道光到光绪到慈禧,清末的那么多统治者,那个不是鞠躬尽瘁的?曾国藩也好,李鸿章也好,甚至后来的袁世凯,蒋中正,汪精卫,哪个又不是为了中国的现代进程做出了诸多的努力。中国传统的官史用一顶“腐朽”“卖国”“汉奸”的帽子将他们统统压死,未免过于武断了。与此相反的,我们看到了徐老写这本书花了许多精力回到历史现场,对左右中国进展的人物都尽量做着中肯的评价。这样的治史态度,让我这般行外的读者受了诸多裨益。      “近代史”这本书,上起满人入关,下至胡锦涛储君地位的确定。仅从对近代史的定义看来,这本书已经足够“异域”(exotic)了。通常意义上的近代史,都是局限在鸦片战争以后的。最早的也多是追溯到嘉庆朝。而徐因为在西方受训,自然的会将“近代”的起点放在文艺复兴,所以他也很大胆的将中国近代史往前推移了两个世纪。我这样业余的人自是不好说这样对中国近代的定义是否妥当。但是将整个清朝放在近代的框架下,确实是更有助于我们看到历史的全局。另一方面,四百多年经历了三朝兴衰,现代政府的形成,思想史的革新,与洋人打交道。可以说中国各个方面都在这四百年间有着巨大的变化。能面面俱到而又不失细节的写这段历史,的确是需要很有才气的学者才能做到。看到徐老这样的作品,确是让人很兴奋的。      看这本书的另一个感觉就是历史似乎在徐老笔下缓缓地流着,民族生死存亡之时,他还是慢条斯理的,在热血沸腾的革命年代,他又不忘调侃一下。时间在他笔下似乎没有缓急。其实想来,身处历史漩涡中的人们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