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2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 萧山三中
* * * * 秦兵马俑发现者杨志发 挖井挖到“硬东西” 1974年3月的一天,由于冬天寒冷干旱,地里的麦子用脚一踢就散开了,急需灌溉,大家只好挖井解决用水问题。杨志发(时任民兵连长)和其他两人组成了三人挖井小组,开始在村南挖井。前两天还顺利,到了第三天中午,杨志发一头下去就磕到了“硬东西”,他给同伴说:“挖到瓦窑上了。”等把一个兵马俑完全刨出来后,同伴说:“不是窑,是爷庙,挖出来的是爷像。”其实,他们挖出来的是个武士俑,和兵马俑一同被挖出来的还有生了锈的箭,杨志发给同伴说有铜,同伴说:“有铜好么,拿上来一卖,还能给你称几斤旱烟。” 3车秦砖卖了30元 杨志发想,这里离秦始皇陵很近,挖出的这些“兵俑”会不会跟秦始皇有关系?他和同伴将挖出的东西拉到县文化馆,他问人家有用没用,馆员看了看车上的砖,说是秦砖。最后一车子给他们10元钱,他们拉去3车,得到30元。杨志发当时很高兴,“3车砖块卖了30元,高兴得很。”回到大队,他们把30元的发票(县文化馆开具)上交了,生产队给每人记了半天工。杨志发老人说:“当时一天工二毛六,半天工有一毛三呢。文化馆的人后来看了,说这是秦始皇兵马俑,不让挖了。”1974年3月29日,是个值得全世界记住的日子,在这天,杨志发挖出了兵马俑,是他那一头,挖出了让世人惊叹的奇迹。 第2课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秦始皇陵 一、秦兵马俑坑的发现和挖掘 20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二、秦兵马俑坑的历史文化价值 1)共4个,均为通道式的地下土木建筑结构 2)坑内编排有序,体现出严密的组织 1、兵马俑军阵生动展现了秦军威武雄壮的豪迈气势 1 3 2 兵马俑坑 4 一、秦兵马俑坑的发现和挖掘 20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二、秦兵马俑坑的历史文化价值 1、兵马俑军阵生动展现了秦军威武雄壮的豪迈气势,兵马俑的出土为我们研究秦朝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文化艺术及科学技术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史学价值) 2、艺术价值: 1)陶俑和陶马是秦代雕塑艺术品中的杰作 2)秦兵马俑的大型艺术群塑反映出我国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 ? 毫无疑问,如果不是1974年被发现,这座考古遗址上的成千件陶俑将依旧沉睡于地下。秦始皇,这个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在他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著名的陶俑。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历史价值 艺术价值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1987) 秦兵马俑的发现,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我的祖上也是中国人,也有我的一份。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 世界上曾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 1986年10月,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铜车马比我们宫廷的马车还要好!” “高车”:战车 “安车”:指挥或巡游车 见到秦俑时,除了激动就是激动,便不由自主跳入俑坑。” (重农抑商,兴修水利,统一货币、度量衡) 战场上的较量,归根结底是综合实力的较量。您能否从兵马俑中看出秦朝政治、经济发展的状况? 农业发达,国力强大 国家统一,中央集权 (皇帝制,三公制,郡县制) 从兵马俑看,秦军为何如此强大? 严密的军阵编列体系 先进的军事制度 军功授爵制度 尚武风气 共同探究二 兵马俑一号坑展厅 一号坑军阵主体向东,在南、北、西边廊中各有一排武士面向外。最前面三排为弩兵先锋,后面是车、步兵组成矩形联合编队。 势不可挡、严阵以待、无坚不摧! 二号兵马俑坑遗址大厅 二号俑坑遗址大厅的外观呈覆斗形。内部为钢网架式结构。四周的参观廊分为上下两层,可以近视和俯视二号马俑坑的全貌。建筑面积17000余平方米,为封闭式建筑,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 兵马俑二号坑(精华) 弩兵方阵 ① ② 战车方阵 ③ 车、步、骑 混合方阵 骑兵方阵 ④ 跪射俑 上体笔直挺立,下部是右膝、右足尖及左足抵地,三个支点呈等腰三角形支撑着上体,重心在下,增强了稳定感。 甲片随着身体的扭转而流动,衣纹伴着体态的变化而曲转。富有韵律和动感,使人物形象更有真实感。 《吴越春秋》记载:“臣闻射之道,左足纵,右足横;左手若扶枝,右手若抱儿。右手发,左手不知,此正射持弩之道也。” 立射俑 兵马俑二号坑 这种编组方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