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梁桥台锥坡测量放样程序 - 江西省公路学会.doc

公路桥梁桥台锥坡测量放样程序 - 江西省公路学会.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路桥梁桥台锥坡测量放样程序 - 江西省公路学会

公路桥梁桥台锥坡测量放样Basic程序 江 勇 康皇生 (江西省煤田地质局二二七地质队 吉安 343009) 摘 要:简要介绍锥坡程序设计原理、应用及源程序 关键词:桥梁工程;桥台锥坡;放样程序 0 前 言 公路桥梁中线、边线等线型放样程序种类繁多,操作简便。但是对于桥梁桥台锥坡的放样通常诸法尤为繁琐、可靠性也差。笔者根据《桥梁工程施工手册》及数个高速公路项目的工作积累编写了《公路桥梁桥台锥坡测量放样Basic程序》。该程序适用于PCE500计算机上运行,并具有测站检核、输入数据简单、数据显示与仪器操作步骤一致等特点。 笔者将本程序的设计原理及数学模型介绍如下,并有附图及算例。 1 设计原理 图1 如附图所示:NE0为过锥顶点O并于桥台轴线平行,至跨中方向与桥台轴线交角为A,至跨中方向方位角为T,O为耳墙上的锥顶点。设耳墙设计高程为H1,地面高程为H2,引桥路基边坡坡比为1:B1,顺桥向护坡坡比为1:B2,且CH=B1-B2。则有下列算式: OZ0=CH*B1/COS(90-A) (1) OH10=CH*B2 (2) 过Z0作OH10的平行线,使Z0Z10=OH10;连Z10、H10两点,那么OH10Z10Z0为一平行四边形。把Z0Z10和H0H10两条线段分别平分为10等分。(平分的等份数视锥坡大小而定,大锥坡等份数多些,反之少些)Z0Z10上有Z1、Z2、……Z9各点,H0H10上有H1、H2、……H9各点。连Z0、H1点,Z1、H2点交于1;连Z1、H2点,Z2、H3点交于2。依此类推连Z8、H9点,Z9、H10点交于9。依次连Z0、1、2、3、4、5、6、7、8、9、H10各点成一条弧线,该弧线即为锥坡与高程为H2地面交线,也就是我们 需防样的锥坡线。 现场施工时,我们测定Z0、1、2、3、……H10各点桩顶高程,根据设定的地面高程和实测桩顶高程标定出点位,最后均由锥顶O点拉线依次连Z0、1、2、3、……H10各点,这些拉线和Z0、1、2、3、……H10组成的弧线构成锥坡体。 2 数学模型 从上述程序设计原理可以看出,其中涉及到众多每两条直线相交求交点坐标问题。我们不妨假设任一直线1、2两点,坐标分别为(X1,Y1)、(X2,Y2);另一直线3、4两点,坐标分别为(X3,Y3)、(X4,Y4)。令M=(Y2-Y1)/(X2-X1),N=(Y4-Y3)/(X4-X3),A=M,C=Y1-A*X1,B=N,D=Y3-B*X3。经整理计算交点坐标为: X=(D-C)/(A-B)………………(3) Y=A*X+C…………………………(4) (3)、(4)二式为本程序求锥坡弧线循环使用的公式。 现场施工时,我们测定Z0、1、2、3……H10各点桩顶高程,根据设定的地面高程和实测桩顶高程标定出点位,最后均由锥顶O点拉线依次连Z0、1、2、3、……H10各点,这些拉线和Z0、1、2、3、……H10组成的弧线构成锥坡体。(如附图) 3 程序框图及流程 图2 程序框图及流程图 4 算 例 已知锥坡等份数设为N=10;至跨中方向方位角T=238°35′48″;交角A=60°;横向坡比B1=1.5;纵向坡比B2=1;锥顶高程H1=33.8;地面高程H2=29.8;锥坡位于桥台至跨中方向的右侧;锥顶坐标,X0=14002.989、Y0=81227.877;测站坐标,XA=14104.127、YA=81240.252;测站高程HA=32.175;仪高YH=1.543;后视点坐标XB=13987.964、YB=81046.229。 计算出定向方位角FD=239°05′27″;测站至后视平距SD=226.139。经实测输入高差主值DH=1.016; 输入棱镜杆高GH=1.600。计算出后视点高程NH=33.134。放样锥坡点程序计算见下表: 表1 放样锥坡点程序计算 点号 待定点坐标(m) 放样方位角 放样距离(m) 输入高差主值(m) 棱镜高(m) 待定点高程(m) X Y FD (°′″) SD DH GH NH Z0 14005.861 81222.609 190 10 43 99.837 -2.456 1.6 29.662 1 14005.430 81222.084 190 25 49 100.355 -2.139 1.6 29.979 2 14004.984 81221.717 190 35 22 100.861 -2.326 1.6 29.792 3 14004.525 81221.508 190 39 28 101.350 -2.441 1.6 29.677 4 14004.050 81221.456 190 38 14 101.827 -2.274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