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叙及补叙区别.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插叙及补叙区别

插叙及补叙区别 插叙是在叙述某一事件的过程中,对所要叙述的某一事件进行必要的交代而插入叙述,交代完毕后,文章原来的叙述继续进行。 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会出现漏洞,令人不解 。 差别:插叙和补叙的根本区别在于: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此外,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而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过程中暂时中断线索,插入另一件事的叙述手法。对全文来说,插叙仅是一个片断,插叙完后,文章仍回到原来的事件叙述上来。其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可以帮助展开主要事件,或推动情节发展,或对主要人物的身份、性格作简要介绍,或诠释某一情节,从而造成叙述时空的某种纵深感。文章中也要注意交代清楚插叙的起讫位置。   如毕玉堂的《光明行》(《泰安日报》1995年7月9日),主要写游泰山的著名作家王蒙。王蒙总是哼着刘天华的二胡曲《光明行》。作者认为,王蒙的聪明、睿智、幽默,确非一般常人能比。但王蒙的聪明却首先来自于他的光明。只有净明的心弦才能拨弹出清越沁人的琴音;只有光明的心宇才会拥有智慧美丽的世界。五十多岁的王蒙,嘴上虽说着“踏遍青山人见老”的笑语,但爬起山来步履轻健,谈笑风生,并不显倦意。攀登十八盘,探幽后石坞,朝谒玉皇顶,指点瞻鲁台……只要是在行进中,《光明行》的旋律就始终为我们铺展开一片亮丽的光域和芬芳的土地。王蒙嗓子很好,尤其他的意大利拿不勒斯名曲《我的太阳》,唱的味道十足。或许他心里果真有颗自己的太阳吧,因此在他的年过半百的人生中,脚下永远是光明的旅程。接着插叙一段王蒙的人生坎坷经历,赞美王蒙的胆魄、坚定:   王蒙的青少年时期(是16岁吧?)就荣任北京市某区的团委书记。他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极早地划定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王蒙星座,却又较早地把他推向了漫漫的、在他却是光明的坎坷。1958年,他被下放到门头沟的桑峪村,是亲爱的父老乡亲和“玉米楂子粥”又给他拓出了满天的明霞。1963年到1979年16年间,也即从29岁到45岁,在语言不通、形影相吊的祖国大西北的新疆,他度过了一生最好的时光。是天山的高大,戈壁的浩瀚,充盈了他的灵魂;是天山雪的壮丽,戈壁人的粗犷,强壮了他的胆魄。   然后,又回到了当前游览泰山的情景,并结束全文。这段插叙,使人物的叙述具有某种历史的纵深感。   补叙,在叙述过程中,对前面事件作某些补充叙述。它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插叙。清李绂《秋山论文》:“叙中所阙,重缀于后,为补叙。”具体有两种情况:一是在文章最后,对影响事件发展的关键伏线予以披露,使之真相大白,震动读者,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这里的补叙一般是简短的点睛之笔。如莫泊桑小说《项链》的结尾。二是对叙述中提到的主要事件和人物作补充交代。它对情节的发展起直接推动作用。如高玉宝的《半夜鸡叫》中伙计们挨打原因的交代。补叙和插叙的区别主要在于:插叙不是叙述主体的组成部分,一般不发生在叙述主流的时间范围内。删去它虽然会影响和削弱主题的深刻性,但不影响主要情节的完整性。补叙则相反,它是情节构成的一个有机部分,一般发生在记叙的时间范围内,删去它会直接影响情节的完整性。   如台湾微型小说《戏正上演》(《台港微型小说选》,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写一个胖胖生意人在地摊上声嘶力竭地叫卖:“快!快来买!日本新进产品,一个五百。”有一个青年人看了看说:“太贵了,我那天在中坜,四百就买到了。”“再仔细看看,这是日本货,不是杂牌货!”“错不了,一模一样。”原先看的人纷纷把货放下了。“好!你拿来,如果一样,一个一千向你买,有多少,买多少!”生意人非常不悦。“这可是你说的,大家都听到了。”他把烟丢掉,骑了车子就走。人越来越多,大家都想看戏。一会儿年轻人回来了。生意人看了无话可说。年轻人对大家说:“他要一个一千元向我买,相信各位都听到了,放心,我不会那么狠,只买他五个,算一次小小的警告。”观众一起喝彩。接着他又说:“既然东西都带出来了,也不想再拿回去,如果各位要,一个三百。”于是观众围上来抢购。小说结尾就是一个补叙:   夜已深,观众走了,剩下他们两人。   “今天卖了多少?”生意人问。   “你五个不算,共卖八十三个。”年轻人笑着,然后问,“明天到哪里?”   “新竹。”   它点明了前面所隐伏的内容,即这两个人原来是一伙的,他们俩在演戏。这个补叙画龙点睛,戳穿了他们的骗人把戏,并引起人们更深一层的思考,我们不仅在买东西时要防止被演戏人所骗,而且在人生道路上也要警惕有人在演戏引你上钩。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