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基于能量的性态设计方法 energy-based seismic design method of k type steel eccentrically braced frame under near-fault earthquake.pdfVIP

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基于能量的性态设计方法 energy-based seismic design method of k type steel eccentrically braced frame under near-fault earthquake.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基于能量的性态设计方法 energy-based seismic design method of k type steel eccentrically braced frame under near-fault earthquake

第29卷 第2期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V01.29No.2 ofSuzhou ofScienceand 2016年6月 Journal University and Jun.2016 Technology(EngineeringTechnology) 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基于能量的性态设计方法 蔡福明.顾 强 (苏州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11) 摘 要:结构在近场地震作用下的损伤通常与强速度脉冲所携带的瞬时输入能量相关。因此,在基于能量的性态设 计中,应以引起结构瞬间破坏的那部分能量作为设计依据。考虑近场地震动的强速度脉冲效应.基于最大有效滞回 能(MECE)谱及能量平衡关系,提出了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基于能量的性态设计方法,并采用此方法设计了一榀10 层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通过对所设计结构进行Pushover分析和弹塑性时程分析评估了结构的抗震性能.验证了设 计方法的可靠性。 关键词:近场地震;滞回能谱;偏心支撑钢框架;性态设计 中图分类号:TU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679(2016)02-0001—07 国内现行的结构抗震设计是采用基于力的小震弹性设计方法,不能保证结构进人弹塑性后出现理想的 破坏模式,也不能区别不同结构体系滞回耗能的影响。基于能量的抗震设计方法不仅涉及力和位移两个参 数。还可以反应强震持时的影响,能够有效反映地震输入能量和结构耗散能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结构进入弹 究成果大部分未能区分远场地震动加速度的循环特征和近场地震动速度的脉冲特征。近期震害表明,结构 破坏往往发生在近断层地震动强烈脉冲对应的瞬间能量需求引起的塑性循环内[21。因此,近断层地震动作用 下,低周疲劳的影响已毫无意义,采用累积滞回耗能作为结构的能量需求会导致不可靠的设计结果。K型偏 心支撑钢框架弹性刚度大,塑性阶段耗能能力强,是适用于高烈度震区的一种有效抗侧力体系。文中采用近 场地震的最大有效滞回能谱【3】,提出了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基于能量的性态设计方法。 1近场地震特征 震源机制、断层破裂方向与场地的关系和断裂面相对滑动方向等因素使得近场地震动与远场地震动有 明显不同的特征。近场地震动的方向性效应和滑冲效应使其具有强烈的速度脉冲,导致在很短时间内对结 构输入较大的能量,致使结构产生严重的破坏。而远场地震动不存在明显的速度脉冲,对结构的能量输入是 一个累积的过程.结构往往由于循环侧移导致累积损伤破坏。近场和远场地震波的速度、位移特征见图1。 一舞C — 20 ’z r. i.:i汕怖‰柑幽刊i i囊 羹卜——叫!耋m嘶—叫i曩 工萎I盏[ 蓁FiTaft羹30晒i 一 引 引.50 童 ∞ ∞ 帕 。 加 Ⅺ 帕 ∞ 。 m ∞ 柏 rk ● 幽皑震 波 r ∞M ”近 场 地 。震 渡 图 地震波 的 典 型 特征 2最大有效滞回耗能 近场地震的强速度脉冲能使结构在瞬间达到最大变形,极易发生损伤破坏。图2给出了弹塑性单自由 【收稿日期】2016-02-2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蔡福明(1990-),男,江苏苏州人,硕士研究生。 通信联系人:顾强(1953一),教授,博士,从事钢结构教学与科研工作,Email:guqian9383@163.com。 万方数据 JoshuaTree作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8zhuanq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