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万开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11
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
表1 施工组织设计的文字说明
表2 分项工程进度率计划(斜率图)
表3 工程管理曲线
表4 施工总平面布置
表5 主要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框图
表 6 分项工程生产率和施工周期表
表 7 施工总体计划表
表1 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
第一章 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一、编制依据
㈠由建设单位重庆万开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提供的招标文件及补遗书和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供的设计图纸。 ㈡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布的现行公路设计规范、施工规范、施工技术规程、质量评定标准与验收办法。 ㈢由建设单位组织的施工招标标前会议、踏勘现场掌握的有关资料及投标人自行对现场周围环境的调查资料。 ㈣本投标人建设同类及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科技成果及拟用于本合同施工队伍的施工设备和技术力量情况。 ㈤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布的有关工程预算定额及本投标人企业定额等。
㈥国家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及当地政府和所属有关部门在施工安全、工地治安、人员健康、环境保护、风俗习惯及土地租用等方面的具体规定与技术标准。
二、编制原则
本着经济、合理、高效的原则,以业主提供的招标文件和设计图纸为依据,严格执行公路工程有关施工规范,以机械化施工为主,用项目法施工的管理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科学管理、科学施工,确保本工程达到优质工程标准,并提前竣工。
第二章 工程概况
一、概述
㈠公路等级:高速公路。
㈡道路计算行车速度:60km/h。
㈢隧道计算行车速度:60km/h。
㈣隧道建筑限界:净宽2×9.25m(2×3.5m+2×0.5m路缘带+2×0.5m余宽+0.75m检修道),净高5.0m。
㈤隧道路面横坡:直线段单向坡2%。
㈥桥梁设计荷载:汽车-超20级,挂车-120。
㈦桥梁设计洪水频率:1/100。
二、工程范围及规模
G2合同段路线起于F合同段止点(K21+470)、于ZK21+638设碑梁左线大桥后穿铁峰山二号隧道(ZK22+050)、止于铁峰山二号隧道洞身内(ZK25+110),接G4合同段起点ZK25+110,路线全长3.64000km。
本合同段多出露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J1-2z)泥、砂岩,第四系零星分布于山间谷地及凹沟,沿线无滑坡、泥石流、断层等不良地质。由于合同段内为中、低山地形,路线经过区难以避免高填深挖,合同段内主要特殊路基处治主要风化严重的泥岩高边坡。其中ZK21+900~ZK22+050L边坡基岩为侏罗系沙溪庙组粉砂泥岩、粉砂岩,局部夹细砂岩薄层,泥岩坡表风化强烈。采用“有机基材喷播植草”综合防护。
本合同段路基挖土方17437m3,挖石方70266m3,路面垫层2100m2,排水及防护694.7m3,大桥一座404m,隧道3060m/单洞。
三、隧道规模
G2合同段隧道单洞长3060m。隧道起点桩号左线ZK22+050,止点桩号ZK25+110。
四、隧道工程地质条件
㈠地形地貌
隧道穿越的铁峰山山脉呈东西向,隧址区最高点为铁峰山,隧道穿过地带最高点凉风垭口高程为1199.79m,相对高差达809.00m。隧道最大埋深大于750m。属山高谷深、切割较大的构造剥蚀褶皱山的中山地貌。山脉走向与区内铁峰山背斜走向基本一致,地形陡峻,多陡坎、悬崖分布。山脊两侧横向冲沟发育,呈现与铁峰山山脉走向近垂直的山脊与沟谷相间分布的地貌特征。隧道所处地区主要为林区,人口、房屋较少。
㈡地层岩性
隧址区出露的地层有:侏罗系沙溪庙组组(J2xs)、新田沟组(J2x)、自流井组(J1-2z)、珍珠冲组(J1zh)及三迭系家河组(T3xj)和巴东组(T2b)地层。。
㈢地质构造与地震
隧址区属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之川鄂湘黔隆起褶带北西缘。从南西向北东,主要构造线由北东走向自然弯转为近东西向,成为突向北西的弧形构造带。区内褶皱发育,断裂较少,褶皱形态为宽阔平缓的屉形斜和梳状高背斜相间排列。主要背斜北西翼缓南东翼陡。
隧址区内主要构造为铁峰山背斜。
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隧址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区。
㈣水文地质条件
隧址区穿越铁峰山背斜中段,为中低山地貌。K24+890凉风垭口近东西向山脊为场区最高点,为分水岭,将隧道分为南东、北西两个相对独立的地表水水文地质单元。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由区内铁峰山山脊向两侧低洼处排泄,北西侧流向大河沟,南东侧流向无名河流。北西侧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同时受砂岩的地下水补给,顺坡沿山间沟谷向大河沟排泄;南东侧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同时受砂岩孔隙裂隙水及T2b组岩溶水补给,顺坡沿山间沟谷向无名河流排泄。
预测地下水涌水量隧道双洞总涌水量一般情况约为17000m3/d,雨季按1.5倍考虑,水质对砼无腐蚀性。
㈤不良地质现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