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博物馆讲解词修订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秦兵马俑博物馆讲解词修订版

秦兵马俑博物馆讲解词 (修订版) 秦兵马俑博物馆讲解词(修订版)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秦陵博物院兵马俑博物馆参观。我是来自XXX大学志愿服务队的一名志愿讲解员,我叫XXX,很高兴带领大家参观。 【秦始皇】 在古城西安以东35公里的骊山脚下,埋葬着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封建皇帝——秦始皇。他生于公元前259年,死于公元前210年。13岁时继承王位,公元前238年,22岁的秦王在都城咸阳举行了加冕礼,开始亲自掌握国家大权。从公元前236年到前221年的十五年间,先后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诸侯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秦帝国。从统一的第二年起,秦始皇开始大规模的巡游天下。公元前210年7月,在第五次巡游途中,突然暴病死于河北沙丘,终年50岁,同年九月,他的尸体被葬入骊山陵墓中。 【沙盘模型】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沙盘模型就是秦始皇陵园的模型。秦始皇陵园的面积约56.25平方公里,根据古人“事死如事生”的观念,他的陵园应该是按照两千多年前秦朝宫城格局建造。秦始皇陵南依骊山,北邻渭水,其中高高突起的部分就是秦陵封土堆,原高约115米,经过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现在已远没有原先那么高大。目前,在它周围已发现大型地面建筑遗址十多处,陪葬坑,陪葬墓等各类遗址600多座,出土文物数万余件。距其东1.5公里处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兵马俑博物馆,按其发现的先后顺序,我们分别叫其为1,2,3号坑。 【一号坑】 下面我们即将要参观的是兵马俑一号坑,它是1974年3月29日当地农民在打井时偶然发现的。1976年在一号坑遗址上开始建设占地1.6万平方米的遗址保护大厅,它呈东西向的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为14260平方米,是三个俑坑中面积最大的一处。全部发掘可出土兵马俑6000余件,战车45乘,是战车和步兵混合编组的长方形军阵。军阵:秦俑坑的发现真实的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的军阵排列。一号坑是一种“常阵”的布防,由前锋,后卫,侧翼和主体构成。俑坑的东端有一长廊,站立着三排武士,大都身穿战袍,手持弓弩,是军阵中冲锋陷阵的前锋武士;俑坑的南北两侧和西端,各有一排面外而立的武士,是军阵的两翼和后卫,为了防止敌人从左右两侧和后边袭击;俑坑的中间是战车和步兵组成的38路纵队,全部面东而立,构成军阵的主体。 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结构: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陶俑陶马,原来都埋于5米深的地下。从建筑结构上讲,首先,挖出一个5米左右的方坑,用平夯将地基夯实,然后根据建筑的要求,用十条土隔墙将俑坑分为11条过洞,过洞底用青砖墁铺,土隔墙底有桴木,桴木上有立柱,立柱上有东西向的枋木,在枋木和土隔墙上,密排着棚木,棚木上铺席,席上盖土,从而形成了坑顶。此外,俑坑的四周各有五个斜坡门道,当陶俑陶马由门道放进坑内,门道即被封死,从而形成了一个半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结构。把平面布局和立体处理巧妙的结合起来,使俑坑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砖:我们可以看到,在秦俑坑中,全部采用青砖墁铺,这些都是原始砖地,采用一字排开不错缝的铺设方法。在一号坑东南角有一段高1.65米的砖墙,采用一砖接一砖的原始叠砌方法,不错缝,砖与砖之间用细泥作粘合剂。虽然砌法较简单原始,但却是我国目前最早的砖砌墙。 席纹:俑坑建筑利用席子的防漏功能,为防止封土下漏,在棚木上覆盖了席子。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些是席子留下的印痕,有粗有细,经纬纹路呈人字形,几乎与现在关中地区民间常用的编制方法一样。 火烧痕迹:坑道上黑色痕迹就是俑坑在秦代末年被人为焚烧过留下的痕迹。由于兵马俑坑在史书中并未被记载过,所以到底是被谁焚烧、破坏了的至今还是一个谜。 秦俑的造型:秦俑的雕塑基本是写实的。所有的陶俑、陶马都是按照真人真马塑造。陶俑平均身高1.8米,最低1.72米,高的2米多。并且千人千面,没有哪两件是一样的。细微末节都精雕细刻,处处体现着写实的风格,比如陶俑的发型,有螺旋纹式,波浪式等,发辫有三股六股的,发髻有单环髻,双环髻,三环髻,四环髻等,就连头上的束发带,带头有的成扇面形,有的为折波形,有的表现出发带的漂摆翻卷;就连陶马口中的牙齿,这个不为人所注意的细节,雕塑家也颇费匠心,塑造出六颗牙齿,以表示马正处于青壮年时期。 陶俑的制作: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陶俑陶马的修复现场。秦俑的制作是以泥土为原料,采用了模塑结合,以塑为主的方法,并辅之以堆,捏,刻,画等多种技法。造型完成后,再入窑烧制,据专家的检测,烧制时窑内的温度在九百五十摄氏度到一千零五十摄氏度之间。就一个陶俑来说,最薄的地方不足一厘米,最厚的部位却多达十余厘米,各个陶俑的轻重也悬殊很大,重者将近三百公斤,轻者还不到一百一十公斤,而且陶俑陶马的体腔有些是空心的,这给烧制带来很大的难度。火候不足会出现陶质疏松色泽不一的现象,反之,薄的地方又会出现裂纹变形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