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快活林改造设计
——5. 促进交往(或减少交往)的建筑外部空间设计 我们的选题: 选取矿大南湖校区或文昌校区内某一建筑外部空间,对空间内的交往行为进行调查和分析,并以促进(或减少)交往为目的进行改造设计。 小组成员:安康、顾贺鸣、刘文涛、王猛猛 快活林区位 快活林位于矿大文昌校区内,从南门进入校园,街道口的主干道右侧一小块林下空地即是,快活林附近是矿大教师及职工居住区,这一小块空地一直是退休教职工们聚集聊天,打牌的场所。 现场情况 快活林周围多是居民楼,场地内树木茂盛,又提供石桌石椅,吸引很多老年人在此打牌、 聊天,场地边有书报亭,便于人们购买报刊,此外靠近南门,南门口有很多卖菜小商贩, 快活林又成为老人们买菜归来的歇脚地。 调研方法 一 .实地调研 在四个不同的时间段对场内内人的活动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时间段 人群数量 人群类别 活动行为 14:30—15:00 7 老人 打牌 15:30—16:00 13 老人 打牌 聊天 16:30—17:00 25 老人 打牌 聊天 休息 17:30—18:00 5 小孩 玩耍 二.访谈问询 访谈对象:场地内主要活动对象老年人 问题 1.对活动场地使用满意程度。 2.场地目前存在的问题 3.场地存在什么问题不利于交流。 4.对场地改进的建议。 调研分析 发现问题 1.场地内缺少遮雨设施,雨天无法在此休息活动。 2.石质桌椅材质冰凉,不利于人休息使用。 3.茂密树木吸引鸟雀,鸟雀产生许多鸟屎,影响场地设施的使用,使场地卫生状况糟糕。 4.活动场地比较小,有时人员密度过大,影响交流活动。 5.场地吵闹,缺少较私密安静空间。 石质凳子人性化不够 鸟屎影响使用 人群密度较大 改造设计理论分析 杨·盖里的《交往与空间》中把老年人活动分为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社会性活动。 (1)必要性活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大部分具有独立或半独立能力的老人在不同程度上都要参与的活动,这些活动较少受到外界环境的破坏 (2)自发性活动:在适宜的条件下才会发生的活动。只有在老年人有参与的意愿,外部条件适宜并且在实践、地点可能的情况下才会发生。这一类活动包括:户外散步、呼吸新鲜空气、驻足观望有趣的事情以及晒太阳等。对于这类活动来说良好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大部分的娱乐消遣活动,特别有赖于外部的物质条件。 (3)社会性活动:社会性活动是指有赖于他们参与的各种活动,包括互相打招呼、交谈、各类公共活动以及最广泛的社会活动被动式接触,即仅以视听感受他人。只有在适宜的户外环境和参与者共同作用下才会发生。 老年人社交空间特点 一、老年社交空间具有多种层次 二、老年社交空间具有多种形式 三、老年社交空间需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情况 四、老年社交空间需要合理的组织 案例一:中关村,私人花园设计 这是一处私人花园,起初五位设计师通过一次租房偶然获得了一块实实在在的土地。他们将这个仅有20m2的花园通过农作物进行了诠释和整合,使花园成为设计师与城市的对话媒介,产生了积极的效应。花园时常吸引社区中的退休老人来此聊天,谈论这一另类的景致。五位设计师在打理花园时也频频有路人邻居驻足攀谈,花园使社区原本冷漠的邻里关系、产权所有者对城市外来者的疏远与抵触得到缓解,提供了沟通和交流的可能性,成为设计师与城市、居民交流沟通的介质。 花园周围用铁栅栏隔开,在外边也适当的种植植物这样使内外景物可以对话,因为栅栏对视线没有阻挡作用,美景能引来路人驻足,况且上面种植了葫芦藤,既增加了空间感又能适当的遮阳避雨,这样一个小小的花园变成了附近人的聚集地,人们的沟通也就多了,利于了人们的交流缓解日益嘈杂的城市环境,严重的生存压力,以及高密度的居住环境所带来的混凝土搬的冷漠。 案例二:树林中的观景台 地点:挪威 树林中架设景观台,既增加空间层次感,又有观赏性,此观景台的妙处在于弧线增加了韵律感又能很好绕开基地的树木,使树木不被破坏,而且观景台的混凝土板被有规律的镂空,这样在减少自重的同时,伴随着早上的雾气营造出仙境般的感觉。 案例三:悬浮的广场 地点:广州 项目位于广州细岗旧城区,为了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和丰富生活层次,建立一个立体的生态的,成为主要的目的。回避单一的方式,而力图将不同功能类型纳入到这个区域使其在多元中创造更多的机遇。针对基地现状交通和停车方式混乱及公共空间开发不足,而进行整理和优化。在这里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满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