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文化技术的媒介基德勒的媒介理论初探.PDFVIP

作为文化技术的媒介基德勒的媒介理论初探.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作为文化技术的媒介基德勒的媒介理论初探

7 2 5-32 2017 7 DOI: 10.6123/JCRP.2017.013 作為文化技術的媒介: 基德勒的媒介理論初探* 唐士哲** 摘要 Friedrich Kittler 1980 19 Friedrich Kittler 關鍵詞:文化技術、媒介理論、歷史、基德勒、傳播本體論 * NSC 102-2410-H-194-062 -MY3 2015 ** Email: shihjet@ 2015 9 6 2016 1 4 6 JCRP, 7(2), July 2017 壹、前言 在傳播研究的理論化進程中,德國媒介研究的發展一直以來獨樹一格。承 繼 19 世紀以來技術哲學對於技術與文化的辯證,德國媒介理論在20 世紀末成為 批判理論裡,迴異於受詮釋學影響的歐陸文化理論另一上升的學術思想勢力。弗 里德里希.基德勒正是拓展這個路徑的要角。相較於自笛卡爾以降、著重主體經 驗的唯心哲學,以及詮釋學強調人本思維與主觀詮釋經驗,基德勒的媒介研究試 圖透過技術的討論將媒介本體論化,甚且意在挑戰向來以人的意識為中心的文化 分析思維。這個思維與北美的傳播技術史如尹尼斯 (Innis, 1984, 2007) 、麥克魯漢 (McLuhan, 1964) 與曼佛 (Mumford, 1963) 交互輝映。晚近以法國學者布魯諾.拉 圖(Bruno Latour )為核心的「行動者網絡理論」(Actor Network Theory ,或簡 稱ANT ),其著重打破主/客體、社會/自然的知識論分野,主張由關係的萌發、 中介過程中探討事物(而非人)的意義,亦與基德勒的媒介思想有類同的關懷, 即便兩者的發展僅能視為平行的思考體系。 基德勒拓展的另類視野,在於凸顯媒介的物質性意涵,此意涵意圖翻轉媒介 僅是傳播工具的思維,主張媒介是構成人主體意識、認知、感官經驗的相關技術 配置。透過思考媒介技術與人類文明發展的關連性,基德勒以資訊的儲存、處理、 與傳輸作為探究媒介文化的起點 (Kittler, 1990, 1996, 1986/1999, 1996/2006b) 。悠 遊於西方文明不同斷點裡各式文化技術的研發、使用、制度化,基德勒彰顯媒介 在導引時間、空間感知,乃至形塑人類主體性的關鍵角色。 本文以下的討論,擬作為基德勒的媒介理論思想的初探性討論。透過對基德 勒領銜的德國媒介理論的引介,本文希望凸顯媒介技術作為一理論化命題的另類 可能。晚近英、美學界興起以「中介」(mediation )或「媒介化」(mediatization ) 等概念試圖探究媒介作為一動態且自主的社會過程,其對於媒介技術在建構社會 實踐的主導性,已開始有不同於傳統媒介文化研究以詮釋學的文本化取徑為依歸 的認知 (Hjarvard, 2013; van Loon, 2008) 。同樣地,作為詮釋學知識論輸出國的德 國,詮釋學作為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