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群星》经典文学作品.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相 声群 星 陈连升 孙立生 编 山东文艺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 ·济南 序 言 高 占祥 相声起源于北京,是一种喜剧风格的语言艺术。这种艺 术,集中体现了我国人民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民族性格。 相声能使人在欢乐中悟出哲理,在嬉笑中得到启示,它寓庄 于谐,寓教于笑,雅俗共赏,老少皆爱,具有特殊的艺术魅 力。 “说、学、逗、唱”是相声的四种因素,也是相声的主要艺 术手段。在表现方式上,以“说”统领;在风格特点上,受 “逗”的制约;在表演过程中,作为艺术手段则互相渗透。四 种因素的不同配比,就形成了相声的不同艺术品种和不同风 格流派。 艺术欣赏是一种思维和想象活动,相声要留给听众以想 象的余地。相声段子需要诙谐幽默,同时也需要含蓄,要给 观众留有回味。那种粗、贫、直、露一览无余的段子,那种 为逗乐而强塞笑料的作法,不仅不会给观众留下想象的余地, 而且会有损于相声的质量和声誉。相声有着其自身的艺术规 律。它的特殊手段— “包袱儿”,是根据促使人们发笑的心理 作用和艺术手法而组织起来的笑料,而不是笑料的随意拼凑 1 与堆砌。相声的笑,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笑,是讽喻的笑,有 褒贬的笑,使人们在笑声中,有所感奋,有所启发,有所醒 悟,有所警惕! 相声艺术源远流长。相声的艺术因素可以追溯到周秦时 代的徘优,以后又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现代形式的 相声形成的年代难以确考,一般认为是在乾隆年代以后逐渐 演变而成的。从目前查阅到的资料来看,相声艺人首次见于 记载的是咸丰年代的张三禄,云游客说张是相声 的创始人 见( 《江湖丛谈》)。张三禄以后,相声又有了新发展,形 成了朱绍文 (艺名”穷不怕”)、阿彦涛、沈春和三个流派, 他们为相声的发展起到了重妥的奠基作用。在相声形成、发 展过程中,涌现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演员,他们用自己的心 血浇灌了相声这朵曲坛之花。 第三代著名的相声演员,有徐有禄、恩绪、冯r治等 人。徐师承朱绍文,恩师承阿彦涛,冯师承沈春和,他们把 相声传到了东北,扩大了相声的影响,为相声技艺的传播作出 了贡献。 第四代相声的知名艺人,有李德锡、焦德海等人。李德 锡的艺名叫 “万人迷”。他十岁拜师恩绪,有师承、有发展、 有创新。他勤学苦练,技艺高超,表演风格于冷隽、灵俏中 见谐趣,清末民初红极一时,被誉为 “相声大王”。焦德海拜 师徐有禄,长期与刘德智合作,演 出于京、津、济,沪等 地。他口齿清脆,语言隽永,表演洒脱,台风稳健,在听众 中享有盛誉。中年后注意培养青年演员,主动为年轻新手 Z “捧喂气 丰富了“捧限”艺术。 第五代相声的知名艺人,有张寿臣、马三立等人。张寿 臣先拜焦德海为师,后又向李德锡学艺,吸取二人之长,自 成一家,有 “幽默大师”之称。他创作改编的 《揣骨相》、 《限政部》、 《开粥厂》、 《文章会》、 《得胜图》等,揭 露讽刺了反动统治者的种种丑态,深得群众喜爱。马三立自幼 随父马德禄学艺,拜周德山为师,“文限”、“贯口”隽永醇厚, 长于说逗,幽默、俏皮,他表演的 《吃元宵》、《卖挂票》 妙趣横生,别具一格。 第六代相声的著名艺人,有常宝塑、侯宝林、刘宝瑞等 人。侯宝林十二岁开始学艺,先拜常宝臣、朱阔泉为师,后博 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解放后,立志相声革 新,在剔除旧相声糟粕、纯洁相声语言、提高相声情趣、发 展相声艺术等方面,做出了宝贵贡献。他的表演艺术,风格 清新、洒脱、含蓄、优美。他的艺术态度,严肃认真,自然, 朴实,大方。他表演的相声,有着强烈的艺术效果和社会效 果,是一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相声艺术大师。 从第五、六代演员开始,过上了解放后翻身做主人的幸 福生活。在老一辈艺术家的关怀培育下,一批又一批曲坛新 人成长起来,队伍空前的壮大了。第七代比较著名的相声演 员,有苏文茂、马季、赵振铎、刘文亨等,第八代比较著名 的相声演员,有姜昆、赵炎、李金斗、武福星等。这些新中 国成长起来的相声演员,以崭新的风貌活跃在社会主义的文 艺舞台上,为祖国文艺事业增添了新的光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