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史 零蒹集》兴宁风采社.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前 言 年我被教育局借调到“兴宁教育志办公室 ”,负责征 集资料和编写工作。此后我便与文字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兴宁县教育志》编写工作结束后,又先后受聘于县方志办和 县(市)政协文史办,协助编写县志和负责 《兴宁文史》的部分 编辑工作,同时兼任 《兴宁风采》的责任编辑 。这本小册子的 文章,就是在编辑工作之余应各方面的要求而写的,有些是在 阅读乡土史料中有所感而急就成章的。都是些粗浅之识或一 得之见,故名之为 《零蒹集》;大都在 《兴宁教育史料汇编》、《兴 宁文史》、《梅州文史》、《兴宁风采》等杂志上发表过。此次结 集出版,除了答谢好友们的雅意之外,还 因为此中多少有点存 史 的价值 。文集 中有些文章是与人合写 的,现说 明于下:《南 明王姬下嫁佳话》,与陈向老师合写 刘 公桥、夏屋 陈及 明代 古墓》,与陈益祥老师合写 抓壮丁 回忆》,与邢力民先生合 写;《抗 日战争时期兴宁的戏剧音乐活动》,与罗钧才、陈秀宾 同志合写 兴宁传统客家 民居》,与刘碧光同志合写。在本书 出版之际,谨 向上列 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附录 的两篇,亦 出 自作者之手 ,但与乡土文史无关 。附于 篇末,以纪念两位逝去的夫人。 作者才疏学浅,文中谬误之处,恳请读者教正。如蒙厚 爱 ,当感激不尽 。 作者 年 月 晚清科举制及兴宁选举志略 清末士子谋宦之道有两条:一是走科 甲的道路 ,二是从幕 僚 出身或 出钱买官做 。从科举出身的算是正途 ,后者只能叫 做佐杂出身或捐纳出身,往往为正途出身者所瞧不起。所以, 考取功名几成 了当时知识分子终生奋斗的 目标 。清光绪二十 四年( ,戊戌 )清政府举行一次“恩科 ”考试(皇帝特许加开 的科举考试 ),坭陂陈书升年近八十还赴京应考 ,得到光绪皇 帝的赏识,钦赐翰林、国子监司业衔 。这就是个突出的例子 。 清代 的科举考试 分三 级:童试、乡试、会试 并殿 试 。 清代 的学校是科举 的必 由之路 。入府州县学读书要经过 童试 。童试是最低一级 的考试 。在州 、县举行 。参加者并非 都是 儿童 ,凡未 取得 入 学 资格 的考 生 ,不论少 年、壮 年 ,老年 , 统称为童生 。童试 的最终结果是应试者录取后取得 了入府州 县 学读 书 的资格 ,即 中了秀才(又称 生 员、庠生、博 士弟子 员 )。 秀才 要经“三考 ”,即县试、府(州 )试和 院试 ,统称 为童试 ,在三 年 内举行两次 。据我县 《乡土志》记载:“当科举未废 以前 ,每 届 岁、科两 试 ,生 童应 考 者 三千 人有 奇 ”。盛况 由此 可 见 。 县试 ,在县举行 ,由知县主考 ,试期在 二月 ,应试者不 限名 额 。童生向本县礼房报名,填写姓名、籍贯、年龄及三代履历 等 。考试分五场 ,每场一天,黎明前点名入场 ,当 日交卷 。考 试的主要 内容是 《四书》文、试贴诗、经论、默写 谕广训》等。 第一场为正场 ,试一文一诗 ,文字粗通者 即可录取 。录取后事 实上 即有参加州(府 )试 的资格 。以后各场是 否续考 ,听凭 自 愿 。但 每场考试 都要 发案(榜 ),最后一 次发案后 由县署造 具 名册 ,申送 参加州试 。州试在嘉应州举行 ,试 期在 四月 ,由知 州主考 。考试 的场次 ,方法和 内容与县试略同,取学额的两 倍 。兴、长(长 乐 ,即今 五华 县 )两县 合 取一 百名 。院试 又 称道 考 ,由省学政轮流到各地主考 ,也是三年 内两考 ,逢丑、辰、未、 戌 年 的 叫岁考 ,逢 寅、申、巳、亥年 的 叫科 考 。院试 两 场 一 正 试 ,一 复试 。正试试 以两文 一诗;复试试 以一文 一诗 ,并默 写 圣谕广训百数十字 。揭 晓名为 出案 ,中式者就是秀才 ,可人府 州县学读书 。所 以中秀才又俗称入学 。秀才 的多少按学额取 录 。 府州县学的学额是有一定的。从 明代开始就有定例 。清 沿 明制 ,顺治 四年颁定大州县学 四十名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