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下语文第六课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学科新课程导学案
审核人:_ _
授课
年级 七年级 学
科 语文 主
题 第6课《黄河颂》 任课
教师 李小英 课型 问题生成课
综合解决课 课时 2 授课日期 教材 分析 《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黄河船夫曲》描写:“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于是在第二章《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学习它的榜样,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 七年级学生,经过上个学期近半学期的自主学习训练,对自主学习的步骤有了一定的兴趣,初步形成了自学的习惯,能够了解一般记叙文的学习方法,并通过学习,知道了学习的重点和主要的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方面,积极性比较高;学生朗读课文大多能放得开,不忸怩 设计
理念 1、以人为本:教师应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教师是设计理念与思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帮助者。 2、以读为主: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口读耳听,口耳并用,增加了向大脑传输信息的渠道;声情并茂,培养语感,增强阅读的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 3、精心服务: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为学生准备的《黄河水系图》、《黄河文明》、《黄河发源地》等内容,可以根据学生需要选用。 4、采用多媒体声像手段:创设情景,提高效率。让学生在动情的氛围里,情操受到陶冶,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理解生字词,能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3通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并把握诗歌内容
过程与方法: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 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诗歌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的黄河形象,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难点 重点: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理解歌词大意。
3.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诵读法讨论法自我感知,读、议、说,展示成果。
准备 问题导读单
训练拓展单
教学相关文字资料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第 一 课 时 (问题生成课) 程序 时间 创设情景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一、激情导入 创设学习新课文的气氛 同学们到过黄河吗?(生回答)我们现在就来看看黄河。(出示黄河资料)这就是黄河, 1938年9月,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了壶口瀑布,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 二、检查预习 5 创设汇报情境 教师巡回检查(生字、生词、作者简介) 学生分组汇报预习结果,以及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三、音乐欣赏 12 创设音乐欣赏氛围 教师指导学生欣赏音乐《黄河大合唱》 学生欣赏音乐内容并感知课文内容。 ?四、质疑问难 8 创设交流质疑的氛围 教师聆听,指导,引导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 学生组内交流,小组间相互质疑,最后上交疑难问题。 五、本课小结 10 创设总结情境 教师指导、点拨。(学生的问题可能有:
①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 二 课 时 (问题解决课) 程序 时间 创设情景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一、导入新课 2 创设学习期望情境 教师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二、问题研讨 10 创设小组合作交流的情境 教师指导学生解题思路,点拨,激发学生解题兴趣。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完成问题。 三、成果展示 8 创设汇报情境 教师归纳总结结果,并适当补充。 学生汇报各组的学习结果,并把不会的问题提交班集体,班级讨论完成,并达成共识。 四、强化拓展 10 创设发现自己的优点情景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将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问题 学生练笔,达到现学现用的效果。 五、对比阅读 5 创设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