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业效率的影响.PDF

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业效率的影响.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业效率的影响.PDF

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业效率的影响 ——东欧国家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 陈奉先 涂万春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519085;华禹水务产业投资基金,北京,100000) 内容摘要:东欧国家银行改革的经验表明外资银行进入能普遍提高东道国银行业的效率。但是外资银行发 挥积极作用亦取决于一定条件: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银行业规模及发育程度、监管水平、银行业的改革 路径和引资方式。本文在综述东欧国家银行业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七个命题,并用中 国24家银行1999-2006年间的数据构建模型进行检验,最后得出结论:短期内外资银行进入导致东道国银 行业利润水平下降、风险管理水平上升,在中国的背景下可以认定这是外资银行积极作用开始发挥;外资 银行机构数量的增加和持股比重的上升都能刺激中国银行业效率的改进,但是外资银行持股比重的影响更 具普遍性;不同类型银行对外资银行进入的反应存在差异,国有商业银行反应比较迟钝而股份制和城市商 业银行反应比较迅速。 关键词:外资银行进入 银行业效率 东欧 中国 经验 实践 一、引 言 2003 年底以来,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相继展开了以“剥离不良资产—注资 —引入外国战略投资者—股份制改造—上市”为路径的系列改革,加快了外资进入中国银行 业的步伐。据银监会公布的《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报告》,截至 2006 年 12 月底,在中国注 册的外资独资和合资法人银行业机构共 14 家,下设 19 家分支行及附属机构;22 个国家和 地区的 74 家外资银行在中国 25 个城市设立了 200 家分行和79 家支行;42个国家和地区的 186 家外资银行在中国 24 个城市设立了 242 家代表处;已有 29 家外资机构入股 21 家中资 银行,入股金额达到 190 亿美元。外资银行经营的业务品种超过 100 种,115 家外资银行机 构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在华外资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 1033 亿美元,占中国银行类金融机 构总资产的 1.8%。 随着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这些中国银行业的巨头们在引入战略投 资者股改进而成功上市,并且在大牛市的背景下股价高歌猛进时,我们不仅对外国战略投资 者产生更多的期待,期待着他们更多地进入以改善中国银行部门的公司治理,优化银行业竞 争结构,外溢出更多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技巧,促进中国银行业监管水平的提升。 1997 年前后,经历了社会制度转型后的中东欧国家开始了银行业改革,各国纷纷对外 资开放了本国银行业,其中匈牙利开放程度最高。外资银行在中东欧各国银行业持股比重由 此大大提高(见图 1)。总结其开放的模式,可以概括成“三条道路”:以匈牙利为代表的对 外资完全开放的改革模式,其中还包括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以波兰为代表的政府主导的通 过国内市场 IPO,吸引国内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私有化道路。但政府依然保持着对银 行的控股权(约 30-40%),对外资银行仍然存在歧视;以捷克为代表的凭证私有化(voucher privatization)道路,政府只拿出一小部分银行股权推向公众(包括外国战略投资者)。 1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保加利亚 捷克 爱沙尼亚 匈牙利 立陶宛 拉脱维亚 波兰 罗马尼亚 斯洛伐克 斯洛文尼亚 图1 外资银行在中东欧国家持有的股权份额比重

文档评论(0)

sunyangbi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