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宜兴市伏东中学语文备课组七(上)4-17《夏》教学设计.doc

江苏省宜兴市伏东中学语文备课组七(上)4-17《夏》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苏省宜兴市伏东中学语文备课组七(上)4-17《夏》教学设计

《夏》教案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强化诵读,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看画面,你是否想到了一首诗?这首诗中描绘的正式盛夏的景物。你还学过哪些描绘了夏天景物的诗吗?不是很多。你们喜欢夏天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作家梁衡先生的《夏》,在冬日回忆夏这一的季节,必然会有不同的感受。 二、预习检查:你会读吗?你会写吗?(默在默写本上)两人上黑板 三、初读感知:听录音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思考问题: 1.在作者眼中,夏天有什么特点?(紧张 热烈 急促) 2.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具体描写夏天的? 3.(过渡)“一切景语皆情语”,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夏天怎样的感情? —— 喜爱、赞美 “?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四、品读夏天 (过渡)作家梁衡用多情的笔调、精美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莽莽秦川之夏的艺术画卷。欣赏三幅“夏之景”。 1.第二段描绘了夏天哪些景物,分别从哪些感官角度描写的?表现了夏天怎样的特点 2.品读第2段,划出文中你认为表现夏的特点最精彩的句子,试从词语使用(动词或形容词)、提示:修辞手法角度品味佳句的方法。 赏析步骤①指出修辞类型 ②分解 a.该修辞的总作用 b.赏析描写对象的特点 c.作者表达的感情(深层含义) 示例:我喜欢“好象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 ”,因为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由春到夏的酝酿过程。“沸腾”一词让人体会到夏天的热烈。 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示范品读课文,圈画出相关词句,在空白处写写你喜欢的理由。 过渡:很多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下面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相信在思维的碰撞中我们能擦出更多智慧的火花。 ①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草生长的繁茂。表现了夏天蓬勃的生命力。 ②“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 比喻,直观的表现了林带的颜色由浅变深的过程突出了林木生长的繁茂,表现了夏天蓬勃的生命力。 ③“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象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赏析修辞、“烘烤”能否改为“照射”) 修辞:比喻,把“麦浪扑打汽车”比喻成“海浪涌舰船”,形象地写出麦子的多,气势雄壮,体现了“春天的灵秀之气在夏天已酿成了磅礴之势” 烘烤:突出夏天太阳照射下温度高的特点。而“照射”是指光线射在物体上,不能表现出夏日的特点。 扑打、涌:描写了田野里麦浪翻滚的动态特征,突出了麦子的多而旺盛。 ④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多感官角度赏析) “金色”从视觉角度写,“热风浮动”从触觉角度写,“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从嗅觉角度写,这句话从多种感觉角度传达出夏的成熟和热烈,充满了对夏的赞美之情。 五、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学会了找出文章中心句品读文章的方法,学习了鉴赏语句的一般方法。让我们在朗读中再次感受夏之热烈。 六、布置作业: 仿写第二段,描写冬天之景,注意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300字左右。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赏析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用学过的方法学习第三段夏天的色彩。 二、“夏之色”整体感知: 1.春、秋、夏三季的特点是什么?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作的? 2.夏天时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文中扣住了哪些有代表性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哪些动词来表现农作物蓬勃的生命力的? 三、赏析有表现力的语句 1、“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 “挑”让读者感觉到嫩壮棉苗的力量;“举” 字让读者感到了高粱玉米摇头晃脑的欢悦;“匍匐”让读者感受到瓜秧爬行延伸的样子。三个动词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农作物旺盛的生命力。 2、“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品析: 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句中“不是……而是………”以及“细滋慢长”“蓬蓬勃发”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夏天作物生长的蓬勃有力,能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四、朗读品味 朗读的最终目标——情感,而要读出情感,需要注意重读和节奏等。 1、解决重读,给出了三个含修饰语的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