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一册第9课《对花》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册第9课《对花》教案

教 学 设 计 单 元 名 称 第九课 《对花》 主 备 教 师 李 怡 教 学 内 容 第一课时 一、学唱歌曲《对花》并进行歌表演。 二、编创与活动。 三、聆听《对花》。 教 学 目 标 一、聆听《对花》感受优美的黄梅戏唱腔,并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对花》,鼓励学生尝试自己编创歌词。 二、能进行简单的节奏编创,感受强弱节拍,并试着为歌曲演唱伴奏。 教 材 分 析 1.黄梅戏《对花》   歌曲《对花》选自黄梅戏《打猪草》, 拍,五声徵调式。全曲为四乐句组成的两段体结构,本课只选用前面两个典型乐句。第一段歌词以直观形象的图形谱出现,为学生感受音乐旋律的高低起到辅助作用。这首曲子用对唱形式演唱较为合适。   第一乐句由主音“”开始进入,这也是该曲中最高的一个音,比较贴切地表现了“神气十足”的问话人形象,旋律基本为下行,优美动听: 第二乐句和第一乐句衔接自然,表现了对话人应答自如的神态: 最后两小节同第一乐句的后两小节音调基本一致,形成呼应,结束时又回到了主音“”上。整首曲子欢快、活泼,充满生活情趣。 注:歌词“字花”中的“”,表示吉祥的意思,读音为“wàn”。 黄梅戏简介:   黄梅戏原称黄梅调,俗称采茶戏、花鼓戏、二高腔等。黄梅戏发源于皖、鄂、赣三省交界处的农村,与鄂东及赣东北的采茶戏同出一源。黄梅戏的著名演员有严凤英、王少舫、马兰、黄新德、韩再芬、吴亚玲等。代表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徽州女人》等。   黄梅戏的传统剧目中,小戏如《打猪草》、《观灯》等多是反映农民、农村手艺人,以及小商、小贩的生活片段,其生活气息浓厚,富有人情味,语言丰富多彩,风趣幽默。大戏如《牛郎织女》等则以反映家庭、社会伦理道德居多。 2.男女声对唱《对花》   《打猪草》是黄梅戏在新中国成立后,最早被挖掘整理,并迅速产生影响的传统剧目。它是早期演出中的“七十二折小戏”之一。   《打猪草》生动地反映了劳动人民善良淳朴的美好心灵。作品构制了一个小小的冲突:陶金花碰断了两根笋子,怕人把她当成偷笋子的人,只得用草将笋子盖住;金小毛发现了断笋,误认为她是偷笋人,于是,踩坏了她的篮子。陶金花又委屈,又怕回去不好向妈妈交待,哭了起来。金小毛知道了她不是偷笋而是不慎碰断了笋子后,便转而安慰她。先将买盐的钱赔她篮子,陶金花不要,他又将笋子送给她,帮她整理篮子,并送她回家。陶金花被金小毛的行为所感动,破涕为笑,化怒为友。在俩人回家的路上,有了这段欢快、淳朴的《对花》。   该曲为 拍,徵调式。句式长短不一,第一、二、三、四句分别为10、8、6、11小节。前三句有问话者步步紧逼的感觉,第四句大量使用衬词来扩充乐句,从而起到平衡全曲结构的作用。曲子开头以一句典型的黄梅戏音调直接进入,点出主题: 之后以常用的锣鼓点“花四槌”作为唱句之间的连接,引出了后面的乐句。 这两首曲子均选自黄梅小戏《打猪草》,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播放其片段,或其他小戏片段,帮助学生完成由陌生到了解,直至喜爱黄梅戏的过程。 教 学 重、难点 聆听《对花》感受优美的黄梅戏唱腔,并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对花》,鼓励学生尝试自己编创歌词。 教学方法与手段 听唱法、情境法、聆听法、表演法 教 学 准 备 录音机、音乐光盘、电子琴、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常规训练 三、聆听《对花》 1、教师介绍黄梅戏 《打猪草》 的剧情。 2、初听音乐,让学生完整地聆听全曲,启发学生说一说:这首歌和你学过的哪首歌相似? 复听全曲,让学生仔细聆听曲中出现的锣鼓点,并合着音乐作简单模仿。 四、表演《对花》 1.完整地聆听歌曲。 2.歌曲《对花》采用听唱法教学。 3.教师可以对黄梅戏这个剧种作简单介绍。 4.在学会歌曲以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编创歌词,让学生思考填入各种花的名称演唱,培养学生编唱和表演的兴趣。 5.用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五、编创与活动 1.让学生根据课本中兵器图说出它的使用者。 2.学生根据提示,用彩笔画出强拍、弱拍,也可自绘不同的图形来表示。 3.一部分学生选择打击乐器如双响筒或用“弹舌”模仿马蹄声,为衬词及念白伴奏,其他学生可跟唱(读)歌词。 板书 设计 第九课 对花 编一编,唱一唱,拍一拍。 七八 岁的 孩 子 喜欢 什么 花? 七八 岁的 ( )( ) ( ) ( ) ( )。 教学 反思 教 学 设 计 单 元 名 称 第九课 《对花》 主 备 教 师 李怡 教 学 内 容 第二课时 一、学唱歌曲《红绿灯》并进行歌表演。 二、编创与活动。 三、聆听《孙悟空打妖精》。 教 学 目 标 一、通过演唱歌曲《红绿灯》,感受安徽民歌的特点,同时培养学生从小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二、聆听《孙悟空打妖精》,感受优美的黄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