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和悦洲今昔
课题名称 和悦洲今昔 研究时间 2012年4月15日——7月5日 学校 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 班级 高二文科实验(二)班 指导老师 方联胜 方平 组长 汪海潮 第一执笔人 李晨露 小组成员 汪海潮 李晨露
学生课题开题报告表
课题题目:和悦洲今昔 指导老师:方平 方联胜 组长 汪海潮 课题组成员 李晨露 主导课程 地 理 相关课程 历 史 简要背景说明:
我们作为铜陵人,应该为铜陵的发展出谋划策,特别是和悦洲,它的振兴是我们共同的梦。
和悦洲有铜陵市重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和悦洲有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悦老街。
和悦洲有国家生态科研基地淡水豚养护场。
和悦洲曾于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成为安徽“四大商埠”之一,被誉为“小上海”。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悦洲,掌握其形成原因和衰落的地理与历史原因。
通过研究,提出对和悦洲旅游等产业开发的建议。
通过研究,提出合理保护和悦洲的建议。 课题研究方法:
查阅文献、网上搜索、实地考察、采访居民,写论文。 活动计划:
任务分工:采访调查:李晨露
收集资料:汪海潮
论文撰写:介绍自然和人文:李晨露
对展望和保护提出建议:汪海潮
心得体会:李晨露 汪海潮
活动步骤:分三个阶段实施
阶段 时间(天数) 主要任务 阶段目标
(1) 20 实地调查,居民访谈 掌握和悦洲的有关资料
(2) 30 收集资料 收集更多资料,准备论文
(3) 30 讨论,成果汇总 完成论文
计划访问的居民:和悦洲上尚未迁出的居民,见证其兴衰的老人。
活动所需条件:
交通工具:小汽车
其它:访问函,电脑,照相机 预期成果:
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表达形式:
文字,图片,PPT
《和悦洲今昔》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高二文科实验(二)班 李晨露 汪海潮
[内容摘要]和悦洲交通位置优越,人文历史丰富,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宝地。作为铜陵人,我们应该对其有充分的了解,并携起手来为其开发和保护出谋划策。
[关键词]自然地理特征 历史发展 展望 保护
[正文]
自然地理特征:
和悦洲位于铜陵境内长江夹江口处。古代,长江在湖北流向江西这一代均为东西向,而到了九华山青通河羊山矶之地,江水改为南北向。江水流通受阻,沙土堆积,形成一座江心洲,由于江面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的侵蚀作用日益减弱,而堆积作用增强并逐渐以堆积作用为主,尤其在夏季洪水期时,河底泥沙堆积,洪水退去后,即枯水期时,河床抬高,所以江心洲日渐向北扩展,形成今天的和悦洲,古书记载为“淤涨洲”。古时,和悦洲分铁板洲和和悦洲两部分,两江心洲隔江相望,而后来随着上游植被屡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造成下游泥沙增多,淤积,河床抬高,两江心洲合并而形成今天的和悦洲。同时,和悦洲还与长江南岸隔鹊江相望。鹊江宽大约200米,就像一条绸带一样连接了和悦洲和大通古镇成为大通到和悦洲的重要水道。
默默矗立在铜陵市郊区的这片等待修缮的古宅就坐落于千年古镇大通的一座江心岛上,它有个诗意的名字叫作“荷叶洲”。更令人神往的是,它还有个神奇的传说。相传九华老爷——新罗王子金觉乔当年从桐城藕山前往九华山时,途中匆匆不慎踩断藕山一根荷叶梗,立即为激流冲击,飘零到此江面扎根,渐渐长出一块绿色沙洲,远远看上去就好像江面漂着一片荷叶,故名“荷叶洲”。而后因其商业繁荣,彭玉麟又取做生意要和颜悦色之意,名之“和悦洲”。
和悦洲面积虽然只有约2平方公里,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和悦洲的土特产品丰富,典型的有生姜,麻油,藤竹编等。此外,著名的莫过于这里的淡水豚养护场。它是世界上首座利用半自然条件对白鳍豚进行易地养护的场所。它主要保护长江流域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动物,如白鳍豚、中华鲟、江豚、胭脂鱼等。
白鳍豚 江豚
然而,拥有如此得天独厚自然条件的和悦洲却一直以来被水患灾害深深困扰。于是,当地政府建立堤坝来预防水患灾害。和悦洲由永平圈堤,和悦圈堤及淡水豚养护场江堤三块构成相对独立的联圩防洪圈。历史上由民垸逐步加高达到现在规模。但堤身单薄脆弱、沙基渗漏严重,在较大的洪灾面前根本难以抵御。1954年、1973年大水后永平圈堤溃决,圩内绝收。1954年、1983年洪灾后和悦圈堤溃决圩内绝收。1962年、1981年、1996年、1998年、1999年多次出现管涌,集中渗漏,滑坡及建筑物失事严重险情。受长江河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