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的再思考(四).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王”的再思考(四)

关于“王”的再思考(四)奈何八关于“帝”卜辞中“帝”的应用十分普遍,“帝”与“公侯伯子男”类似,与“王”的意义接近或者相同,都有“极位、领袖”的意思。卜辞中“商王”常以“帝”称,比如“帝甲”、“帝乙”就是商王“祖甲”、“祖乙”。尽管“帝”与“王”常连缀并称,但是“帝”与“王”不同。有必要对“帝”进行朔本清源的认真讨论。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关于“帝”的描述,莫过于甲骨文“帝”字图形。以下是甲骨文“帝”字图形的典型式样:甲骨文“帝”字图形描绘的是什么?要传达表述怎样的意义?先来分析一下甲骨文“不”字。以下是甲骨文“不”字图形典型式样:徐中枢《甲骨文字典》p.1267.在解释“不”字时说:“像花萼之柎形,乃柎之本字。《诗.小雅.棠棣》:‘棠棣之华,鄂不韡韡。’郑玄箋云:‘承花者曰鄂,不当作柎。柎,鄂足也。古音不柎同。’王国维、郭沫若据此皆谓不即柎字。可从。卜辞假为否定词,经籍亦然,用其本意者仅《棠棣》一见。”由上可见甲骨文“不”字图形所描绘的可能是“柎”,即“鄂足也”,即“不”就是包裹花蕾的“鄂足”。“不”是“柎”的本字,而且“古音不、柎同”,因此古时对“不”称呼的发音有可能与“柎”相同,即为近似于fu的发音。以下是“棠棣”的花卉图片:棠棣是一种植物,即郁李,它的果实、茎秆或者根须都很发达。甲骨文“不”字的图形描绘的,可能就是“棠棣”这种植物的外形。《诗.小雅.棠棣》:‘棠棣之华,鄂不韡韡’,所描绘的应当是“棠棣”的华美。是因为“鄂”和“不”同时同样的“韡”,表明了“鄂”与“不”的你强我更壮、你挺我更拔,同时在用自己的“韡”映衬、烘托对方的“韡”,这才有了“鄂”“不”“韡韡”,才有了“棠棣”之“华”。也就是说有了“鄂”和“不”的共同努力,换来了“棠棣”的“华”。从这样理解下来分析,“不”这样的“鄂足”可能是指“棠棣”的“茎秆”。由此可见“不”与“鄂”都是“棠棣”的组成部分。比较甲骨文“帝”与“不”字图形,会发现甲骨文“帝”字图形,大约是在甲骨文“不”字图形中部,加画“一横两边各一小竖点”、或者“扁‘口’图形”的描绘。在以上讨论“方伯”时,曾经对“一横两边各一小竖点”或者“扁‘口’形”图案作过分析,指出其是“捆扎、成束”的表达。在甲骨文“帝”字图形中出现同样的图案,其意义应当是一致的,即“捆扎、成束”的描述。因此“帝”大约是“将‘棠棣’捆扎成束”的表述。如果“帝”就是把“棠棣”、也就是“不”捆扎成一束。甲骨文“帝”、“禘”有可能就是同一个字。徐中枢《甲骨文字典》P.23.在解释“禘”字时说:“卜辞禘不从示,象架木或束木以燔,并于其上加横画一或二以表示祭天。禘祭初为殷人祭天及自然神、四方之祭,其后亦禘祭先公先王。禘由祭天而引申为天帝之帝,又引申为商王之称号,帝字多从(一横两边各一小数点)作(甲骨文“帝”字图形),禘则多从(扁横的“口”字式样)作(甲骨文“帝”字图形中部是“口”式样),但亦通用。释义:祭名。”卜辞:“丙辰卜品贞帝(禘)于岳”“癸未卜帝(禘)下乙”,其中的“帝”都应做“禘”解,大约都是“禘祭”的意思。殷商时期祭祀的种类多达20余种,“帝祭”只是其中之一。(1)大禘,郊祭祭天(2)殷禘。宗庙五年一次的大祭,与“袷”并称为殷祭。(3)时禘。宗庙四时祭之一。每年夏季举行。又如:禘郊(天子祭祀始祖和天神的大典);禘乐(禘祭时所用的音乐);禘袷(古代帝王祭祀始祖的一种隆重仪礼)?。可见到了殷商时期,“帝(禘)”已经成为非常发展的祭祀形式。根据甲骨文“帝”字图形,“帝”最初的表述,就是把“不”、也就是“棠棣”捆扎起来,用于祭祀的意思。由《诗经》“棠棣之花,鄂不韡韡”句分析,当时人们有可能用“棠棣”的健美,比喻才华横溢、风度翩翩的君子。因此“棠棣”在当时有可能类似于进人对“梅、菊、兰”的品味,是人们最崇尚的植物花卉。因此用“棠棣”作为祭祀的道具,表达崇尚、恭敬之意。所以将“棠棣”捆扎成束,用与祭祀时,可能作为鲜花奉献与庙前,也可能将“棠棣”插栽于祭祀场所周围,当然也可能与柴祭类似,将捆扎成束的“棠棣”于祭祀场所焚烧。把“棠棣”也就是“不”作为祭祀的道具,也许源于非常非常偶尔的事件。也许在某次比较重大的祭祀活动中,恰逢“棠棣”茂盛之时,在祭祀的场所周围遍布了盛开的“棠棣”,于是乎“棠棣”给参与祭祀的人印象极为深刻,成就了人们把祭祀与“棠棣”的必然关联;也许是别出心裁之人,随机把“棠棣”用作“尞祭”的“柴”,于是乎“棠棣”成为特别的“尞祭”,逐渐成为祭祀的专用道具。当然也许有其他各种可能,总之采用“棠棣”的祭祀形式,逐渐演绎为“帝祭”。正如徐中枢先生所说,“帝”的朔义就是“采用‘棠棣’的祭祀形式”。“帝祭”主要是对“上天之神”的崇拜,所以由“帝”演绎出了“天帝”的意义。“商王”亡故之后,人们认为“商王的亡灵”应当和“天帝”与共,于是有了“帝”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