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病害识别及防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食用菌病害识别及防治

食用菌病害识别及防治  摘 要: 在食用菌制种与栽培过程中,常常受到多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每种病原物的发生条件与致病症状各异,预防方法和防治用药也不同。 关键词:食用菌; 病原物 以下就平菇,香菇常见病害症状、发生原因预防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希望能给菇农朋友有所帮助。 1 三大病原微生物的致病病害比较: 1.1 病毒性病害,致病病原物为病毒 1)症状表现:母种,原种菌丝带毒表现生长缓慢,菌落边缘生 长不整齐,菌龄延长。生长期菌袋带毒表现菌丝衰退快,产量骤降. 小老菇多,生成钉头菇,木乃伊状菇。2)发生原因:母管带毒;制种过程中操作不当造成病毒滋生传播;栽培料菌丝带毒多与使用带毒衰退菌种有关,也与栽培条件不良造成菌丝生长衰退有关。3)预防与防治:预防为主,不使用带毒菌种,特别母种;制种过程要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做到培养的菌丝脱毒健壮;栽培环境要消毒好,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保持菌丝健壮不衰退;带毒菌袋不要采用覆土出菇方式。 1.2 细菌性病害,致病病原物为细菌 症状表现:感染细菌的母种其菌落发亮且有粘稠状物;原种,栽培种感染后污染料有严重的酸臭味。子实体感染细菌呈软腐且发粘,有臭味。   发生原因:1)菌种感染多与灭菌不彻底,无菌操作不严格有关;2)培养料和子实体染菌多与营养过于丰富,湿度过大有关。预防与防治:1)灭菌要彻底,无菌操作要严格;2)培养料C/N比配比要适当。子实体上要少喷水;3)一般消毒药物对细菌都有效,不过对真菌菌丝伤害小的可选漂白粉,链霉素。 2 真菌性病害,致病病原为真菌,与食用菌同属一类微生物 症状表现 1)侵染食用菌的真菌最多,以下分述;2)其致病特点共同之处是发病后期有大量霉状物,瘤状物或子实体出现;3)介于真菌,细菌之间有酵母菌(也属真菌)、粘菌。 发生原因:真菌性病害发病条件复杂,但多与高温高湿有关。 预防与防治:1)防治平菇真菌病害药物以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拌料抑制为好;2)环境杀灭杂菌孢子以甲醛,苯酚,新洁尔灭等交替用药为好。 3 真菌性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3.1 木霉 即绿霉的发生原因和症状1)灭菌不彻底的熟料,不洁生料、含水量大生料易染绿霉;2)其菌落先白后绿,边缘有拮抗线。 防治措施与用药:1)熟料制种,栽培要严格灭菌,严格无菌操作。防菌袋微孔污染。2)生料栽培要掌握好PH值和含水量,同时拌入干料0。1-0。2%多菌灵。3)染菌后及时涂抹或注射多菌灵,克霉灵300倍液,严重用甲醛和酒精稀释液注射。 3.2 青霉 发生原因和症状:菌落颜色同木霉但后期颜色鲜亮,污染料有酸曲味。防治措施与用药同木霉菌。 3.3 曲霉 其种类较多,菌落颜色黑、黄、白、绿都有,其特点是污染料有酒曲味,熟料发生感染较多,特别香菇菌袋较易发生黄曲霉。防治同木霉菌。 毕业论文 3.4 链孢霉 污染后先黄后变红有大量孢子出现,主要是熟料栽培易发生,其发生与高温有关。扩散快,危害大。防治要防高温,同时及时处理感染的菌袋,防扩散。 3.5 石膏霉 又叫粪生帚菌,原在双孢菇菌床上发生,现在发酵的平菇栽培料上也有,其症状是菌丝先是白色象石灰后变粉红,污染料发粘有恶臭。防治用药可选多菌灵,甲醛,苯酚,醋酸。 3.6 毛霉 旧栽培料或未经处理的生料都易发生,其特点是发展快,及时防治其对产量影响较小。防治措施是不用发霉料生料栽培,提倡发酵栽培;多菌灵对其效果不好,平菇生料栽培用石灰调高PH值可有效控制其发展。 3.7 黑根霉 又叫黑根霉后期产生大量黑色孢子,其发生条件同毛霉。未经发酵栽培料易发生;防治方法同毛霉菌。 3.8 核桃肉瘤菌 又叫狄氏裸囊菌,危害严重,多是菌种带菌又迂高温高湿条件所致,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6~30℃,适宜的pH为4.5~7.5,后发酵的高温对孢子无杀伤力,污染培养料有漂白粉味。防治上一定要杜绝菌种带菌,一旦发生要用多菌灵浇灌注射,环境要用漂白粉消毒。若菇房温度控制在18℃以下,可避免此病害发生。 3.9 鬼伞菌 多在发酵栽培中温度过高引起,生料栽培高温季节也易发生。防止措施合理发酵,调高PH值,合理C/N比,避免高温。 3.10 黏菌 介于细菌与真菌之间的菌,其发病症状同细菌相似,感染料酸臭味。防治基本同细菌病害,只是用多菌灵,甲托可以防治。 3.11 酵母菌 用玉米芯栽培易发生,通气不良,营养丰富栽培料易发生。培养料感染有强酸臭味。防治上可以调高PH值,加强栽培料通气措施。   造成食用菌病害的原因很多,以上是几种常见的致病微生物造成的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生理性)病害未列举在内。 1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