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解读诸蕊离英年早逝之谜等两篇
中医解读诸蕊离英年早逝之谜等两篇诸葛亮是东汉时期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在民问,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学问渊博、行为豁达,对天文、地理、气象、历史乃至医学无所不通。他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在三强纷争的社会大舞台上,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用兵如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战争奇迹。但刘备死后,他身为丞相辅佐刘禅治蜀,六出祁山未得寸土,最后身死五丈原,卒年54岁。杜甫悲叹道: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雄心勃勃,决心扶蜀统一天下,常常思虑过度,耗精又费神,呕心呖血,日夜操劳。他晚睡早起,谨慎小心,军中事无巨细,都要躬身白问,甚至罚20军棍以上的事他都要亲自处理,整天弄得筋疲力竭。诸葛亮肩上的重任和躬身白问的工作态度,使他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身体过度劳累的不正常状态,违背了古人关于保健养生不能“白伤”的告诫。这种过度的劳累、过度透支健康的“白伤”,如果是短时的或年轻时还能应付,而中年以后必然加快衰老的步伐,使他逐步患上大疾,最后在撤退途中吐血而亡。
过度疲劳对于人体的伤害,如同我们反复扭折一根铁丝,当扭折运动超过“金属抗疲劳强度”极限,铁丝就折断了。人体的器官也有它的耐疲劳强度,超过界线,则会给肌体健康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据现代人体生理学研究,在所有器官中脑是最容易疲劳的,这是因为脑部神经最多,思维活动频繁,营养物质需求量大而本身储存少的缘故。长期工作、学习负担过重造成的过度疲劳,将给大脑皮层带来恶性刺激,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不但会引起头昏脑涨、睡眠不安、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反应,而且还会使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极易导致旧病复发或罹患新疾。
从诸葛亮的早逝引出了一条很平常的道理:若不注意日常的饮食起居,就会损害健康、缩短寿命。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指出:“安身之本,必需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也。”他还提倡劳而不倦:“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
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就,刻苦精神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在繁忙的工作中忽视合理的休息,不讲究膳食营养,则是得不偿失的做法。脑力劳动者尤其是人过中年,在奋发工作的同时要讲究科学用脑,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做到有节奏、有规律、动静结合、弛张有时,切勿长期负重,以免重蹈孔明的覆辙。
(据中国网)
古代中医真能“悬丝诊脉”
在我国古典小说和传统戏曲里,常有太医为皇帝的后妃们“悬丝诊脉”的情节。具体方法是:后妃和太医各居一室,由太监或宫女将一根红丝线拴在后妃的手腕上,线的另一端交给太医把按,通过丝线辨别病情。这样做是为了维护宫廷礼制,以防乱了宫闱。
传说孙思邈给长孙皇后看病就用此法。因孙氏系从民间召来,不是有职衔的太医院的御医,太监就有意试他,先后把丝线拴在冬青根、铜鼎脚和鹦鹉腿上,结果都被孙氏识破,最后才把丝线系在娘娘腕上。孙思邈诊得脉象,知是滞产,便开出一剂药方,娘娘遂顺利分娩。同行问其窍门,孙思邈笑而不答。
那么,历史上是否真的有悬丝诊脉之事?病人的脉象能否通过丝线传导给医生昵?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有人在1968年请教过施今墨老先生。施老先生是旧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曾给清廷皇室内眷看过病。
施老先生说这悬丝诊脉可说是亦真亦假。所谓真者,确曾有其事;所谓假者,悬丝纯粹是一种形式。原来,大凡后妃们生病,总要由贴身的太监介绍病情,太医也总是详细地询问诸如胃纳、舌苔、二便、症状、病程等。为了获得真实而详尽的情况,有时太医还要给太监送些礼物。当这一切问完之后,太医也就成竹在胸了。到了悬丝诊脉时,太医必须屏息静气,沉着认真。这样做,一是谨守宫廷礼仪,表示臣属对皇室的恭敬;二是利用此时暗思处方,准备应付,以免因一言不慎、一药不当而招祸。
由此可见,悬丝诊脉虽确有其事,但只不过是一种蒙上了神秘色彩的骗人形式而已。
(据中医药门户网)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