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低收缩再生混凝土制备及应用探究
低收缩再生混凝土制备及应用探究[摘要] 针对再生混凝土收缩较大,容易产生裂缝,制约了其推广使用,开展了采用减缩剂配制低收缩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并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收缩;再生混凝土;减缩剂;效益
[中图分类号] TU52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3-1324(2012)-02-0076-02
1 引言
随着工程扩建和改建,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废弃混凝土,如不对其加以利用,既造成了资源浪费,又占用了大量耕地。废弃混凝土最有效的利用途径是将其加工成再生骨料用于生产再生混凝土。为更好地推广和利用再生骨料,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规范进行指导,例如《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GB/T 25177-2010)、《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GB/T 25176-2010)和《再生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G/TJ 08-2018-2007)等,但由于再生骨料自身含有部分已水化砂浆,其孔隙和吸水特性导致再生骨料的干缩率比普通混凝土大的多[1-4],限制了再生混凝土的应用。为更好地利用再生混凝土,本文开展了低收缩再生混凝土的制备研究,并应用在实际工程中。
2 低收缩再生混凝土制备研究
2.1 原材料
再生骨料生产参照图1所示工艺进行。试验所用再生粗骨料为5-20mm,连续级配的II类粗骨料,再生细骨料为细度模数为2.7,2级配区的II类细骨料,为对比需要同时准备了相同技术指标的碎石和河砂;水泥为P·O42.5水泥,其性能指标见表1;粉煤灰为电厂干排I级粉煤灰,其性能指标见表2;减水剂为浙江五龙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减缩剂为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制的JM-SRA减缩剂,其溶液表面张力见图2。
2.2 试验方案
保证两种混凝土坍落度为180mm左右,28d强度为36.8MPa左右的情况下,采用对比试验比较了常规混凝土与再生混凝土的收缩性,混凝土配合比见表3。
采用《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2009)测试的两种混凝土收缩值见图3。
通过试验研究可以发现,常规混凝土和再生混凝土收缩率在100d左右趋于稳定,而再生混凝土收缩率一直低于常规混凝土,其趋于稳定值相差130×10-6,由此可见采用减缩剂可以配制低收缩再生混凝土,但为了保证其强度需要降低水胶比。
3 低收缩再生混凝土工程应用
湖南省某县建筑工程混凝土楼板和梁设计要求为C30,而当地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正在进行破碎改建,从而影响了碎石和河砂的运输,为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经与业主协商,报环保局和质监站同意,决定采用废弃水泥混凝土破碎成再生骨料制备低收缩再生混凝土进行施工,最终采用表3再生混凝土配合比。
在规定龄期内对低收缩再生混凝土进行跟踪检验,参照留样试块,结合回弹法普查和部分钻芯取样法发现,采用低收缩再生混凝土施工的楼板和梁其强度均满足设计要求,表面无斑点和水纹现象,其碳化深度与同龄期浇筑的常规混凝土相近,无一可视裂缝。
采用低收缩再生混凝土施工,提高了混凝土的应用技术水平,又有效解决了当地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利用问题,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而减缩剂增加了应用成本,但是再生骨料显著降低了混凝土工程造价,同时节省了运输成本,综合而言,低收缩再生混凝土仍然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4 结论
采用减缩剂可以配制低收缩再生混凝土,但为了保证强度需要适当降低水胶比;低收缩再生混凝土提高了混凝土的应用技术水平,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曾力,赵伟.高强再生混凝土干缩特性[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0,32(4):125-130.
[2]崔正龙,庄宇,汪振双.再生骨料混凝土干燥收缩裂缝试验[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0,42(5):160-163.
[3]HANSEN T C, Elasticity and drying shrinkage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J]. ACI Journal, 1985, 82(5):648-652.
[4]肖建庄,孙振平,李佳彬等.废弃混凝土破碎及再生工艺研究[J].建筑技术,2005,36(2):141-144.
作者简介 余志国(1977-),男,工程师,中南大学在职研究生,主要从事混凝土的研究和质量管理工作。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SPSS实战与统计思维》读书笔记.pptx VIP
- 2025年新疆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所属公司公开招聘(42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应急救援技能培训》课件.ppt VIP
-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妇产科(11版).doc
- ISO 14001 2015 中英文.doc VIP
- 2025辽宁省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x
- 2025年水平定向钻市场调查报告.docx
- 美国发展历程.ppt VIP
- 【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5—2034).docx
- DB34_T4098.2-2022_建筑固废再生作道路材料应用技术规程第2部分:路基工程_安徽省.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