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村特岗教师现状调查及思索
农村特岗教师现状调查及思索大家都知道,农村学校、农村教师、农村学生问题是现阶段农村教育发展中的“三农”问题,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合格的、高水平的、持续稳定发展的农村教师队伍,关系到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解决教育“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这样的教育形势下,为了进一步贯彻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西部农村地区教育事业发展。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原人事部、中央编办下发《关于实施农村业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联合启动实施“特岗计划”,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两基”攻坚县农村业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
近几年来,这些特岗教师较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紧缺问题,充实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甚至这些教师已经成为农村教育战线的主力军,他们为提升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更新农村教育教学理念,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那么在农村教育一线默默辛勤耕耘的特岗教师们,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如何?他们给农村教育带来哪些变化?他们内心矛盾、迷茫过吗?下面让笔者带我们一起去感受他们的真实生活。
特岗教师:全名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设岗位教师,简称特岗教师,是中央对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实施的一项特殊政策,特岗教师聘期为三年。
特岗教师数量:据教育部统计数据,“特岗教师计划”实施以来,共招聘特岗教师23.7万名,分布22个省区、1000多个县、3万多所农村学校。
调查事实:扎根在农村教育的“新园丁”:陇南市武都区教育局王局长说:“目前,武都区有在职特岗教师524名(包括转正的),他们的到来为农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学历高、能力强、大多数受过教育专业知识及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拥有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能很快地投入教学,并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因而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使农村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一直以来,陇南市武都区存在着教育不公平、不均衡现象。特别是偏远乡村,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师资力量严重匮乏。通过“特岗计划”创新了农村教师的补充机制,逐步解决了农村中小学教师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素质,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陇南市武都区教育公平。
特岗教师们满怀抱负和希望,投身于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在贫瘠的土地上耕耘,为农村教育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是扎根在农村教育田野上的辛勤园丁。
特岗记忆:“我是靖远县一个偏远农村的特岗教师。去年9月份开始上班,工资一直到12月份才发,一次性发了4个月的工资。之后每个月就只发1580元,地方财政也没有补助。”靖远县一个偏远农村的特岗教师说。
据了解,在特岗教师任职期间,许多省市除了中央拨付的资金外,津贴、补贴一律没有。文件规定特岗教师工资原则上不低于当地同等条件下公办教师年收入水平,但事实并非如此。与当地同等在编教师相比,工资差距仍很悬殊。有些省市按季度发放工资,有些按学期发放,这使特岗教师们平时的消费开支都成了问题。平时生活紧张时,特岗教师向学校借生活费,向同事借钱的事时有发生。
直面现实:教师群体中的“边缘人”
来自白银市靖远县东湾镇的特岗老师靳万强说:“只身来到陇南市武都区五库九年制学校,他去学校的第一天,坐车整整走了八小时才到学校。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让他很失落,感到很孤独。如此长途跋涉,对未来的担忧,对父母不能尽孝,能找到对象吗?每想到这些,惆怅之情便油然而生。”
靳万强是很多特岗教师中的一员。跟很多大学生一样,毕业后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对这份新工作有很多期待,但一路的荒凉,望不尽的大山,以及亲眼目睹农村落后的现状,使靳教师到岗后感到孤独、寂寞、惆怅。三年服务期满后的去留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他。那些曾经抱有的远大的志向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开始在现实生活中一点一点消融。现实与梦想之间的困惑,使他们的情绪一落千丈。诸如学非所用、付出不被别人理解、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不公平现象等等,也让他们困惑不已。
在教师前面加特岗二字,就与在编的教师存在较大的差别。特岗教师把青春年华奉献给农村教育,却生活在异样的目光下,在他乡,在流浪。承受着不一样的待遇。对他们来说,教师很近,又很远。
而在三年聘期内,他们大都没有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艰苦地区津贴等。多数地方的教育管理者认为,他们是编外教师,甚至连评优奖励的资格都没有。这些都使他们感觉自己就是教师群体中的“边缘人”。
家在通渭第三铺乡的袁小可,是新疆沙湾县商户地小学的一名特岗教师。“来新疆,恋爱就是不可遇的奢侈品。父母对我婚姻问题也逼得紧,我也想了好多办法都无济于事。一方面是人生地不熟,交往圈子小。另一方面是自己条件差,无住房、收入低,哪有女孩与我谈婚论嫁啊?”谈起自己婚姻问题时,袁小可显得很无奈。
特岗教师找对象难,成家难,成了困扰他们心头的一大难题。在偏僻的农村,信息闭塞,择偶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