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处理铁路沿线车站污水试验探究
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处理铁路沿线车站污水试验探究【摘要】通过控制温度、进水量、溶解氧等参数,考察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对铁路沿线车站污水的处理效果,为铁路沿线污水处理工程实践提供技术支撑。实验证明,第一个进水点C/N比由初期的3.85逐渐增大到4.75,最终在C/N比为4.75时出水COD为15mg/l,总氮为13mg/l,总磷为0.8mg/l,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
【关键词】分段进水;多级A/O;低C/N条件;脱氮除磷
目前,传统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主要有A/O工艺、SBR工艺等,但这些工艺都存在不能同时使脱氮和除磷达最佳效果的缺点[1-3]。为了达到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本人采用多点进水多级A/O工艺来进行铁路沿线各站污水的试验研究。
多点进水多级A/O工艺主要由三组合建式非曝气/曝气推流反应器和一个竖流式沉淀池组成。本反应器的总有效容积为360L。其中,三点进水量分别为总进水量的55%、30%、15%,采用进水量依次减小的方式。污水经初沉池沉淀后直接打入第一个A/O反应器的缺氧反应区,经缺氧反硝化后进入好氧反应区进行氨氧化和吸磷反应,随后进入第二个和第三个A/O反应器进行生物脱氮除磷,最后进入二沉池,二沉池中部分污泥经回流泵打入缺氧反应区。
1.材料与方法
1.1 原水水质
1.2 分析方法
本试验过程中将对多点进水多级A/O工艺反应器的进水、出水、回流液和反应器中各个缺氧区、好氧区各阶段的水质指标以及反应器中活性污泥的MLSS、 MLVSS以及SV进行测定,测定项目及其分析方法参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4]。
1.3试验装置
试验所采用的多级A/O工艺,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 原液水箱 2. 蠕动泵 3. 进水箱 4. 乙酸溶液 5. 反应器 6. 曝气设备7. 搅拌器8. 搅拌桨 9. 第一进水点 10. 第二进水点11. 第三进水点 12. 二沉池 13.剩余污泥14.回流污泥
多级A/O反应器材质是有机玻璃,由生化反应池和二沉池组成。生化反应池内好氧区段采用微孔曝气,前两级溶解氧浓度控制在2~3mg/L范围内,第三级溶解氧浓度控制在4mg/L左右。生化反应池的有效容积共约为0.36m3,沿宽度方向用有机玻璃板分隔为3个长方形形槽,沿长度方向设置插槽,以便在试验中用活动插板调整缺氧区与好氧区的容积比。二沉池直径为0.5m,污泥斗为截头倒锥体容积为60L,采用中心管进水、周边三角堰出水方式。
1.4 运行参数
缺氧区和好氧区的容积比为3:5,保持水力停留时间为20h,污泥浓度维持在2500mg/L~4000mg/L;污泥龄是8d;好氧区DO=2-4mg/L;污泥回流比R=100%;水温22-25℃。C/N分配方案:调节第一点进水的C/N分别为3、3.8、4、4.2、4.75。
2.结果与讨论
2.1低C/N比污水经过系统时各污染物去除情况
2.2第一个进水点调节C/N比的试验研究
通过前一阶段试验,可知:碳源是影响该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的关键因素[8]。多点进水对解决碳源不足的问题有所缓解,但是在非曝气区并不能实现完全反硝化,所以就无法实现磷的有效释放。因此本节试验中采用在第一个进水点调节原水C/N比的方式观察试验效果。
2.2.1试验方法
本阶段试验选择在第一个进水点调节C/N比,即将已调节C/N比后的55%的原水和二沉池回流液同时引入反应池,考察连续流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调节后的C/N比分别为3.8、4、4.2、4.75。
试验进行期间是在2011年7月~8月份进行,原水水质为: NH4+-N为36mg/L~40mg/L,TN为40mg/L~45mg/L,TN在5mg/L左右。工艺运行参数如下:污泥浓度维持在2500mg/L~4000mg/L;污泥龄是8d;好氧区DO=2~4mg/L;污泥回流比R=100%;水温保持在25~28℃。
2.2.2试验结果与分析
试验期间每一种工况都要运行若干周期以上,跟踪检测整个反应过程的COD、总氮、总磷、硝酸盐氮、氨氮等参数变化趋势,取工艺稳定期间的平均数据为例说明。
3.结论
①试验初始阶段污水中的C/N比较低,将初沉池出水引入系统经过三级A/O处理后,出水效果不好,其中总磷的去除效果最差,出水总磷为4.8mg/L,在18mg/L左右。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原水中碳源不足。
②试验第二节是在第一个进水点进行调节进水C/N比的试验研究。当进水C/N比增大到4.75的时候,COD为15mg/l,总氮为13mg/l,总磷为0.8mg/l,达到了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为铁路沿线车站污水处理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荣斌, 李军. 污水生物除磷技术研究进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北京市律师协会企业合规管理与律师实务操作指引.docx VIP
- 2025年最新的BRCGS包装材料全球标准第7版全套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pdf VIP
- J B-T 8771.2-1998加工中心检验条件 第2部分.pdf VIP
- 北京工商大学《大学物理》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A卷).docx VIP
- 纪检办案经验课件.pptx
- 红 烛 高中语文新教材.pptx VIP
- 全国婚姻家族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知识竞答题库及答案第8批(100题).docx VIP
- 2024年河北省中央遴选笔试真题(B卷)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VIP
- 园林绿化工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docx VIP
- DB41T 1282-2016 油用牡丹 凤丹牡丹播种育苗技术规程.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