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M10及PM2.5危害及控制对策
PM10及PM2.5危害及控制对策摘要: 通过描述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及国内的研究,论证PM10和PM2.5对人体的危害,从而,提出完善监测PM10和PM2.5标准,整理城市扬尘,严禁室内吸烟等控制措施,提高空气质量,保护人们的健康。
Abstract: PM10 and PM2.5 harm people’s healthy through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demonstrated by the description of the events and domestic research, such as Los Angeles Photochemical Pollution Incident, 1952 London Smog Event, and Japan’s Yokkaichi Asthma Event. Thu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improve air and ensure people’s healthy, including perfecting PM10 and PM2.5 monitoring standards, to tidy up the dust of cities and no smoking indoors.
关键词: PM10;PM2.5;空气;环境保护
Key words: PM10;PM2.5;air;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3-0288-02
————————————
作者简介:刘群芳(1975-),女,湖南宁乡人,核工业二三〇研究所,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工程。
0 引言
PM10和PM2.5所以被称之为“环境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是因为他们主要由机械过程和燃料燃烧产出的“原生”一次污染物,来自于机械过程(如建筑施工、道路扬尘和刮风扬沙)和化学过程(如燃料燃烧)。如机械作用产生的扬尘,包括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刮风致各种堆场如煤堆、煤灰堆、矿渣堆、垃圾堆和裸露地面产生的的扬尘;机动车尾气尘;燃煤烟尘,尤其是火电厂的大量燃煤;水泥尘;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火冶尘;燃油尘;各种焚烧尘,包括秸秆、废塑料和橡胶、垃圾、假冒伪劣品被焚烧产生的烟尘;餐饮业和居民燃烧和烹饪时的烟尘。
2012年冬季,很多大中城市又相继上演《雾都茫茫》——雾霾沉沉,往复徘徊,笼罩大地。其中,“可吸入的颗粒物”(PM10和PM2.5)是这雾都主要成员。他们不仅能通过消光作用造成大气能见度下降,而且还是聚集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的复杂污染物,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已引起了民众的极大关注[1]。
1 PM10和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机动车的增加,大气中颗粒物污染越来越严重,如果长期吸入颗粒物污染的空气,必将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人们较熟悉的涂墙用的双飞粉的“细度”是325目,其对应的粒径是44微米;PM10、10微米对应的“细度”是800目,PM2.5、2.5微米对应的“细度”是1800目。其粒度之细几乎一时不易被人感知。而人们在永不停息地呼吸着空气,空气中的这些微粒,由于它们极其细小,人体中没有一种器官能够阻挡它们的入侵;而PM2.5不仅进入呼吸道,还能够穿透细胞壁进入血液。国际环保名著《浓烟似水》的作者德拉芙 ·戴维斯指出;“颗粒物尺寸越小,穿透力就越大,影响也越严重”,“微粒被吸入后,能够直接穿过细胞壁进入血液,这种作用就像面粉加入肉汤:人们吸入污染空气后,血液会变的黏稠”[2]。现代都市居民中,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人数剧增,这与PM10、PM2.5致空气严重污染不无直接关系。在此,举3个实例——3宗世界重大公害事件[3],以佐证空气中高浓度颗粒物对公众健康的危害的严重性。
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上世纪40年代初,在美国洛杉矶,逆温层的气象条件,汽车尾气受太阳紫外线的作用,形成蓝色烟雾,市民频发眼睛红肿、喉炎等疾病。这类光化学烟雾污染最早发生在洛杉矶,因而将后来出现的此类污染事件均称作“洛杉矶烟雾”。
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8日,英国几乎全境被浓雾笼罩,空气中尘粒浓度达4.46毫克每立方米。患支气管炎、肺结核、肺炎、肺癌、冠心病、心脏衰弱者在4天内死亡人数比常年同期多4000多人;患流感等呼吸道病患者死亡人数也成倍增加。
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1961年,在日本四日市,石油冶炼和燃油排出大量的烟尘和二氧化硫,空气被严重毒化,市民中慢性支气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胎圈钢丝市场洞察报告.pptx VIP
- Starter Unit 2 Keep Tidy Section A 1a-2e 课件 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pptx
- (9号)青岛天信电气500KW变频器培训资料(四象限).ppt
- 传统风貌区打测绘说明书.pdf
- 2025年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金蝶云星空操作手册V3.5.docx VIP
- 《质量管理》试题题库汇总及参考答案 .pdf VIP
- 2024年八个方面检视剖析材料.docx VIP
- 2023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工程建设预算项目划分导则.docx VIP
- 基于文旅融合视角的研学旅游产品创新发展研究——以大连市为例.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