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老子的辩证法思想.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讲: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第二讲: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老子的《道德经》中充满了相反相成、相互转化、物极必反的辩证法思想。 辩证思维是指人们从整体的联系的动态的角度看问题,是指通过分析、综合的方法,形成对某一事物的整体认识. 其基本特点就是辩证的分析和综合。 《易经》八卦与六十四卦的构成卦序以及卦、爻辞都不同程度地表达了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八卦和六十四卦都是由阴(- -)和阳(–) 这两种符号组合而成, 只要改变其中任何一个阴爻或阳爻, 就会变成另一卦象。 《易经》的作者以这种符号变化的普遍性象征世界万事万物变化的普遍性。 老子认为,道是万物创生的总原理。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四十二章) 在《老子》一书中提出了一系列矛盾概念: 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前与后,祸与福,轻与重,动与静,强与弱,刚与柔,兴与废,虚与实,朴与华,清与浊, 曲与直,雌与雄,荣与辱,左与右,贵与贱,进与退,夷与纇,生与死, 利与害,奇与正,美与丑,善与恶,智与愚等等 使《老子》全书始终贯穿着矛盾对立的光辉思想。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儌。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一章) 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四十章) 老子认为自然界中事物的运动和变化莫不依循着某些规律, 其中的一个总规律就是“反”:事物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发展; 同时,事物的运动发展总要返回到原来基始的状态。 关于事物的相反相成的道理做了多方面的论述 。 《道德经》包括大量的辩证法观点。 老子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一切事物在相反关系中,显现相成的作用,它们互相对立而又相互依赖、相互补充。 《道德经》第二章说: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朱熹把这个道理称之为:“万物莫不有对。” 老子极大地发展了这一对立面互相依存的思想。他说“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 ( 老子·十一章) 这就把矛盾着的有与无这两方面看作是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 失去其中的任何一方, 另一方也就无所作为。 老子总结了《易经》中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思想, 提出了“ 反者道之动” 的著名命题, 作为转化的普遍原则。 老子具体揭示了许多矛盾转化现象: “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老子·二十二章) “物或损之而益, 或益之而损” (老子·四十二章) “物壮则老”,(老子·三十章)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六十三章) 《道德经》第九章对于物极必反的论述: 持而盈之,不若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二章)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九章) 企者不立;跨着不行;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二十四章)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十二章) 关于循环往复的论述: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十六章) 实际上,老子的循环论思想,并不否认事物的递进发展。比如: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四十一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四十五章) 老子没有明确提出否定之否定的三段论,但这些论述无疑已经明显包含着这一思想: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十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二十八章) 老子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从无到有而用之到有而不用: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人复结绳而用之。(八十章)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八十章) 否定之否定的历史过程: 没有什佰之器,过纯自然生活; 发明了什佰之器,过所谓文明生活; 虽有什佰之器而不用,重新恢复纯自然生活。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十八章) 绝圣弃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