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介入.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介入

第八章 介入 刘 佩 行动计划 背景:小明,今年11岁,父母4年前来上海打工,1年前把他接到父母身边,并联系了附近的一所公办小学借读,小明被留了一级安排在二年级学习,但在学校因为受到歧视和表现不好,几乎每周老师都要向家长告状,小明为此屡屡挨打,班主任老师警告他,如果在学校再不交作业、不守纪律、打骂同学,就请他回家了。小明母亲求助新希望工作室(一家专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的非营利组织),社工小燕负责了此案,经过预估,主要的问题有:小明的学习和在校表现问题,还有就是学校歧视外来务工子弟的问题 行动计划 总目标:小明和学校经过正向互动,在学习上取得较大进步 具体目标: 到11月30日止,小明在行为上有进步,将基本做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到1月20日期末考试结束,小明的学习成绩将有较明显的提高,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主课都能及格 到1月20日止,小明能与同学友善相处,在班中结交两位朋友 在1月20日止,学校方面能改善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态度,在教师和学生中形成尊重他人的良好氛围。 行动方案 在10月15日,社工小燕将去小明学校与主管校长、年级组织及相关教师进行座谈,探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方面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并讨论如何形成团队来帮助小明学业进步。 在10月25日,社工小燕将和小明的父母面谈,讨论如何用正面教育的方法帮助小明改变。 在10月25日前,小明在家长的监督下将能完整的背出有关课堂纪律方面的思想条款。 在10月至1月期间,社工小燕将每周和小明见面一次,进行个别辅导。 在10月至1月期间,社工小燕将每月一次和小明的班主任联系,询问小明的在校表现、作业情况及家长联系手册的情况 在10月至1月期间,小明的父母将每天检查小明的作业和家长联系手册,主动和老师沟通。每周末对记录册上好的表现进行奖励。 介入 介入期的主要任务:有步骤地实施行动计划,而要将计划变成行动,社会工作者不仅需要激活案主及环境系统的各种资源,不断增强案主的力量,而且需要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与技巧来保持计划的推进和适时地改进计划,以促进案主朝着既定的目标稳步前进。 案主方面的介入 环境方面的介入 社工的角色 一、案主方面的介入 情感方面 认知方面 行为方面 其他 (一)情感方面 目的:支持和鼓励、情绪疏导 鼓励案主诉说他们经历的悲伤、恐惧、羞愧、愤怒和紧张(引导宣泄),不仅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同时帮助案主如何来处理这些情感。 技巧:鼓励、反映感受、表达同感、正面回馈 情绪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绪是有机体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的态度体验”, 由如下部分构成:①情绪涉及身体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情绪的表达形式;②情绪是行动的准备阶段,这可能跟实际行为相联系;③情绪涉及有意识的体验;④情绪包含了认知的成分,涉及对外界事物的评价。 情绪是个人在与外界客观事物交流过程中的心理体验,如果外界事物能满足他的需求,他的情绪就是良好的、积极正向的,一旦不能满足,他的情绪就可能是消极的、负面的; 情绪可以通过外部的表现来观察,因此社工可以通过外在行为表现辨别存在哪些情绪困扰; 认知在情绪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面临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认知方式决定了不同的情绪表现,改变认知可以改变情绪; 情绪对于行为活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会影响到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认知方面 认知:人们的一种认识和想法,通常表现为自我的对话 认知理论学家认为,大多数行为的功能不良是直接起因于人们对自己、对他人及不同生活情境的错误认知。 因此,通过认知重建继而改善其情绪和行为,提升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知重建特别适用于那些自尊较低、人际关系中扭曲的知觉、对自我、他人和一般生活不切实际的期待、缺乏主见、对愤怒和冲动控制力差的情况。 想法与感觉的区别 要帮助案主改变原有的自我挫败的想法,首先要帮助他们分清想法与感觉,人们常常会把两者混淆起来。 想法和感觉是不同的,虽然他们常常相伴而行,但感觉或情绪是由想法而产生的,感觉则进一步演化为情绪,如:喜悦、愤怒、悲哀、愉快、生气、失望、紧张、无助、怨恨、罪恶感等等 社工有必要协助案主区分感觉和认知,认知是人们的一种认识和想法,通常表现为自我的对话。只有澄清两者之间的差异,才能对认知上的偏差进行纠正。 1.非理性信念(理性情绪行为治疗 ) 常见的非理性信念包括: (1)绝对的“必须”和“应该”,比如,“我一定要考全班第一”,这种信念包含了非有即无的想法及标签,一旦当事人的表现不如原先所设想,持这种信念通常会产生焦虑、抑郁、无价值或自责等感受。 (2)灾难化。比如,“被人误会是一件糟糕且可怕的事”。 (3)我无法容忍这件事。例如“事情要像我想要的方式发展,否则我无法容忍这件事情”,这种非理性信念会造成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