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降雨对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影响模式研究
降雨對地下水水位變化的影響模式研究(一)
Study of Rainfall Influence Model to Groundwater Level Fluctuations(I)Key words:roundwater level, Convolution operation, Linear regression, Response transfer function.
一、前言
深井水位變化的分析目的在探討地下水水位的變化異常與地殼形變的關連性,期能發現大地震發生前之短、臨地殼形變反應在地下水水位的變化異常的地震前兆訊息。但地下水水位的變化常因人為抽取或注入、地球潮汐作用、大氣壓力變化、水溫、及降雨等非構造因子的影響,致使來自地殼形變的水位變化異常不明顯,失去偵測的能力。一般而言,經由適當的井位選擇與管理,可避免人為抽取或注入的影響,而地球的潮汐作用、水溫與週期性大氣壓力變化(日夜轉換)的影響也可應用學理推估後予以濾除,至於非週期性(aperiodic)大氣壓力變化(如颱風入侵)與非穩定(non-stationary)降雨對地下水位的變化影響,不僅相當複雜且影響程度甚大,有必要進一步研究去除的方法。由前人的成果可知,大氣壓力變化對地下水位的影響是負相關的,且也因地區或地下水層狀況而有程度上的差異(Bodvarsson, 1970; Matsumoto et al., 2003)。對台灣地區的深井而言,水溫及大氣壓力的週期性變化對地下水位的影響並不明顯,且幾乎可忽略(余貴坤等,2008)。因而本計畫的主要研究目標在探討降雨對地下水位變化的影響,計劃分二年執行,第一年(97)之工作主要在建立影響模式,第二年(98)則應用第一年所建立降雨對地下水位變化的影響模式,分析其他深井的紀錄,並經由各深井紀錄的分析比對結果比對,探討地下水層水源之類型與孔隙率特徵。
二、降雨對地下水位的影響特徵
中央氣象局目前在台灣本島建置六口監測地下水位變化的深井,除了紀錄水位的每秒變化外,也同時紀錄大氣壓力和雨量,此六口監測井之概略位置見圖一,其他相關資料如表一所示。本研究優先選取較單純的那菝(NaBa)監測井2006年之降雨量分布與水位變化資料(見圖二),進行初步分析。
由於降雨對地下水位變化的影響有兩種形式:一為雨水滲入補注地下水層、另一為降雨在地表的積水和極淺層的滲入形成“降雨荷重”。一般而言,雨水滲入補注的速率很緩慢,每天的滲透深度僅約數公尺而已(汪成民等,1988),因此對一、二百公尺深的地下水層而言,就短時間的降雨而言,在降雨後的數天內,應無直接滲入補注的情況,除非在監測井附近有地表裂隙直通深部地下水層。但從地下水位變化的監測紀錄卻發現,在降雨後的短時間(1~3小時)內地下水位就有上升的反應,基本上,這種反應是不可能由降雨直接滲入補注產生的,應是受到地表附近形成的“降雨荷重”使深部地下水層產生垂直向應力變化,造成孔隙水壓增大的影響(張昭棟等,1986)。如果監測井附近有地表裂隙直通深部地下水層,則地下水位的升高也有可能同時受到雨水直接滲入及降雨荷重兩種效應的影響。
就短時間的降雨而言,降雨對地下水位變化的影響特徵是:水位在降雨後快速上升,達到最高點後隨降雨的停止而緩慢下降(見圖三)。降雨停止後水位緩慢下降的原因是受到土壤中的水分蒸發、地表水的徑流、植物的吸收等因素導致降雨荷重減少,地下水位因卸載而消散調整,直到地下水層受力狀態達到新的平衡點為止,但這過程需要較長的時間。
若降雨的時間持續較長時,對地下水位的影響變化型態較為複雜,因為前一階段降雨造成的升高水位尚未完全消散,新的降雨效應又使水位升高,增加水位變化的複雜性,不過此複雜性仍可先把水位面的趨勢變化除去後使它簡單化。
三、降雨影響模式之建立
有關降雨對地下水位的影響,已有一些研究從不同的角度探討(如鄒泉生Jan et al., 2007)。其中,張昭棟等(1993)針對一口水井的水位變化,應用迴旋理論探討降雨地表荷載對地下水位的影響;Jan et al. (2007) 則採用24小時及240小時之累積雨量與地下水位變化的關聯分析,統計雲林縣東和及其周邊四口監測井自1998至1999的資料,提出的下列回歸公式
(1)
其中為第井在小時後之水位變化,為第井在倍的小時後之累積雨量,為第井在小時後之水位變化趨勢,為第井的回歸係數。兩者的差別是張昭棟等(1993)主要探討短暫降雨形成的地表荷載對地下水位變化的影響,而Jan et al. (2007) 則探討長時間的降雨造成地下水位變化的趨勢。本研究第一年(97)的目標在選取一口監測井的資料,建立降雨對地下水位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长江三角洲全新世地层中潮滩沉积磁性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PDF
- 长江江苏段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分析-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PDF
- 长江三角洲地区建设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工程.PDF
- 长江三角洲地区人为源氨排放清单及分布特征-上海环境科学研究院.PDF
- 长江现代沉积物碎屑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组成与物源示踪研究.PDF
- 长江新三板周观点改革聚焦深化分层关注业绩稳健的-中国供应商.PDF
- 长链聚酰亚胺的制备与表征-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PDF
- 长隧道工程之三维水文地质分析研究-中兴顾问社-大地工程研究.PDF
- 闭式循环振荡热管内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东南大学学报.PDF
- 阅读指导参考书籍.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