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欣赏型德育模式拓展与深化研究”北京师大二附中结题 - 北师大二附中
“高中阶段欣赏型德育主题活动模式拓展与深化研究”结题报告
北京师大二附中 陈国治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与任务:
我们(全体二附中课题组成员及受课题研究影响的二附中全体教职员工)自觉地在北京师大二附中开展“欣赏型德育”的学习、实践、研讨和创想,已经三年多时间了。三年前我们参与到“欣赏型德育模式拓展与深化研究”课题中来,是偶然也是必然。说偶然,是因为我们与“欣赏型德育”的相遇,既不是檀传宝教授为找课题实验校而给我们分派任务,也不是我们寻求突破而请檀教授为我们“单独命题”的课题研究,而是二附中与“欣赏型德育”理念不期而遇的美丽邂逅,并由此开始了“自由恋爱”。说必然,是因为自2003年二附中召开了“教学工作大会”,曹保义校长总结并提出了“有效教学”的校本理念与策略后,另一个尚未很好回答的问题进一步凸显出来——我校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指导理念与策略可以做怎样的总结、概括、提升与发展,以使我们德育工作的目标、内容、途径、策略及方法更加科学、理性和自觉?我们在二附中良好的德育基础上以及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视野里实践探索着、思想碰撞着。檀教授在他的研究领域里和对中国德育现状与出路的思考中更高层次地也在追问我们的德育发展的方向和策略是什么,并且已经有了丰硕的成果。有幸的是,我们的探索和思考在三年前的美丽邂逅后,得到了檀教授《德育美学观》、《让德育成为美丽的风景——欣赏型德育模式的理念与操作》及其第一批实验校课题成果丛书的有力指导。这种对推动德育发展的热情、行动及其中产生的教育共鸣,使得这一“自由恋爱”必然地走向了基础巩固的婚姻。
什么是欣赏型德育?檀传宝教授的《德育美学观》为我们回答这一问题提供了教育理论的基础,欣赏型德育是对运用这一理论于实践操作上的概念表述。就本课题组理解,它的基本内涵是,通过对德育内容、德育过程、德育情境、德育形式等进行立美建构,呈现道德之美、德育之美、师表之美和德育对象本身品格之美,引起并维持德育对象对道德和德育的主动欣赏,以逐步提升其道德境界和道德生活品质的过程。这一概念有两点需要说明,一是本研究里提到的“德育”是指学校德育,并为适应当前德育所涉范畴,被界定为包括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民主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宽泛意义的德育,因而这里的“道德”的外延也可宽泛地理解;二是这里提到的“美”究其本质是道德本身和德育过程满足“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属性,包括对艺术美和审美形式的借用和借鉴,特别是对审美精神的本质——审美主体的精神自由——的德育借鉴。
为什么要开展本课题研究?照常理,这是开题报告应该重点谈的问题,然而,作为持久开展欣赏型德育实践和探索的价值问题,在探索和加深理解后作为结题的基本认识提出依然很有必要。简要地说,研究是为了找到本质问题,并以行动探索的方式深化对这一问题的实践回答。具体而言,是力图解决一直困扰德育工作者们的德育低效问题,并适应教育背景的变化给受教育者受教育内容、途径和信息接收方式带来的影响,持续提高德育实效的现实需要:我们德育的大背景是:社会生活内容的丰富化、结构复杂化以及伴随而来的信息多元化、复杂化和传播的便捷化,使得单一的传统德育模式或具体方式在成效上更加弱化了。必须探索有效德育的途径与方法。而我校德育还有其小背景:学校在保障管理有序,实施人文教育,促进自主发展,深化有效教学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取得进步,素质教育与升学水平相互促进,取得了业内和社会上广泛认可的教育效益。显然,我校教育教学已经处在一个较高的发展水平和阶段上,学校发展容易进入“高原期”状态。要持续保持这种高位和领先,需要适应时代变化和教育条件的改变有进一步的突破。我们的德育在有的方面,有的环节和有的实施主体上还存在着低效、无效甚至反效的情况。当前,相应于我校教学工作中“有学教学”理念与策略的提出,德育发展的问题是,需要提炼一种高位的德育理念及相应操作策略作为学校的德育指引,引发德育实效新的增长点,通过全体老师的创造性实施而提升学校德育文化,从而对德育实效增强和巩固起持久的影响。
而从学生的角度看,我们要力争让学生接受到合乎道德的道德教育,使学生当下和未来能够在幸福的道德学习和道德生活中发展自我。故创造诗意的“美丽德育”,满足学生幸福地欣赏需求成为了我们的任务,进而成为了我们研究的题目。
究竟应该更加突出诸如生命教育、环境教育、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教育、感恩教育,还是爱心教育、规范教育、礼仪教育,亦或是责任感教育?凡此种种,关于教育目标和主题的侧重,是适应教育背景变化而必要的思考,然而无论其中的哪种教育,都需要回答同一个问题——怎样有效的实施?当前的在成功教育、挫折教育或是生活德育等涉及有效德育方式上的研究则有更强实践需要和适应性。然而,无论哪种德育方式,其能够增效的本质的德育机理是什么?我们需要从德育“模式”角度来思考和回答上面的问题,要在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