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诗歌赏析专项练习与详解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诗歌赏析专项练习及答案
2009-12-14 14:31:12 来源:网络 作者:cnkszy 【大 中 小】 点击: 1612 次
一、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一)阅读诗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回答问题。
1、李白,字 ,号 ,是我国 朝著名的 诗人,文学史上誉为“ ”。
?? 2、《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一首送别诗。写送别情景的诗句是 , 。
?? 3、?在南朝宋代诗人中,“大谢”指 ,“小谢”指 。
?? 4、“建安骨”又称 ,指东汉末年建安时代以 、 、 三父子为首的作家群 的诗文风格。
??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二两句蕴含了作者对时光飞逝,功业难成的精神苦闷,也饱含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 ? B、三、四两句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图画,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 C、五、六两句,上句赞美李云的风格刚健,下句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D、最后两句写作者在精神上遭受重压之后,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显示出逃避现实的消极色彩。?? 6、简要谈谈你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句的理解与看法。
(二)对《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离去,李白为饯别行人而写成此诗。诗中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愤懑。
B、此诗开头两句展示了这首诗的基调,但并没延续着写烦说忧,而是展现出另一番天地。其中三、四句写春季天高气爽,万里长风中雁群高飞,面对着这样开阔的景致,可以在高楼上把盏痛饮。
C、结尾两句说在这个社会里理想不能实现,诗人将解除烦忧、获取自由的希望寄托在明朝,这虽是一个渺茫的幻想,但表现了他那不甘沉沦的、豁达乐观的精神。
D、此诗开头两句用散文句法表达内心浓重的烦忧,诗的中间部分起伏跌宕,开阖变化,充分体现了诗人内心有无法解开的烦忧之结。
(三)阅读诗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回答问题
1.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核心是一个字:___________。
2.将开头两句诗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开头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在此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请举一例说说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的最后两句表现出了诗人消极的态度,对此,你如何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中考】
1、(2008江苏泰州中考题)阅读李白的《秋登宣城谢朓北楼①》,完成下列三题。(6分)
人烟寒橘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医疗和疾控机构后勤安全生产工作管理指南(2023年版)》——医用气体安全管理指南实践分享.pdf VIP
- 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初一招生试卷语文试卷.docx VIP
- 建筑工程资料承包合同.docx VIP
- 房地产公司资金平衡表(深度好表).xlsx VIP
- 新解读《HJ 1285-2023屠宰及肉类加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最新解读.docx VIP
- 离心式冷水机组调试方案.pdf VIP
- 2024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劳动技术上册第一单元:纸工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 范例9:悬挑式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pdf VIP
- HSK(四级)词汇整理.pdf VIP
- 1994年全国高中化学竞赛试题.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