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科举学与考试学
目 录
“科举学”与“考试学”……………………………………… (1)
学者型教师
———21 世纪教师的新形象 ………………………………… (15)
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之再追 问 ………………………… (22)
教育的低效率与教育产权分析 ………………………… (36)
关于教育政策分析若干理论 问题的探讨 ……………… (56)
教育政策活动中的价值 问题 …………………………… (74)
论学校办学体制改革的法律关系 ……………………… (97)
应对入世 :全面提高教育国际竞争力 ………………… (112)
教 育 规 律 与 决 策
“科举学 ” 与 “考试学 ”
【作 者】 刘清华
【作者简介】 刘清华 厦 门大学高教研 究所博士
“科举学”是 “科举考试学”的简称 。而本文的 “考试学”
指的是考试科学中的基础理论学科 。随着 “科举考试学”的形
成与发展, 它与考试学的关系问题也就凸显出来。对此, 有必
要对它与考试学 的关系作些理论上的探讨, 以进一步深化对
“科举考试学”以及考试学的认识。
一、 两个概念 的提出在 目的意义上 的求同与存异
(一) 就求 同的方面看
科举学与考试学两个概念的提 出, 皆有着 强烈 的现实意
义。即它们的提出都是着眼于建立一个新的学科体系, 并力 图
使学科研究走向理论化与系统化, 更好地为现实的考试与教 育
教学活动服务。科举学与考试学 的提 出, 都是社会 实践 的需
要, 因为很长时期 以来 “中国载籍 言及考试者, 几乎无书无
之”, 但缺乏全面系统的考试理论。
·1 ·
教 育 规 律 与 决 策
科举学是 1992 年厦门大学高教所刘海峰教授首倡 的 (注 :
刘海峰: 《科举学刍议》, 《厦门大学学报》, 1992 (4)。)。科举
学因 “科 举制”名 “学”, 科 举制是科 举学 的特 定 内涵。它
“不仅仅是考试, 但却是 以考试为核心的, 各种各样 的制度规
定和读书备考、出身授官都是围绕考试这个核心进行的” (注 :
刘海峰: 《科举学发凡》, 《厦门大学学报》, 1994 (1), 第 65
页。)。从这个意义上说, 一部科举考试史, 实际上讲的就是何
时考、何地考、何人考、如何考、考什么、有何考事 的历史。
在 20 世纪, 科举研究大致经过 了世 纪初 的唾弃, 世 纪 中的清
理与批评、世纪末的重视与反 思三个 阶段 ; 90 年代初, 在 国
内外学者多学科多视角零散、分散研究科举的情况下, 科举学
概念的提出, 标志着科举研究新阶段的来临, 即科举研究开始
走向理论化与系统化之路, 且研究开始注重为现实考试服务。
考试学这个命题是华中师大教科 院廖平胜教授于 20 世 纪
80 年代 中期首先提出来 的。1988 年他与另外两位学者还出版
了 《考试学》 专著 (华中师大出版社), 对考试基础理论及 学
科建设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 力图使考试有更加系统的科学理
论指导。考试理论, 一般而言大体包括三个部分 : (1) 考试社
会学, 主要探讨考试与教 育教学的关系, 与社会政治、经济、
文化、科技等的关系 ; (2) 考试认识论, 主要探讨考试 内部诸
要素的关系, 如命题、试卷编制、考试统计与测量等 ; (3) 考
·2 ·
教 育 规 律 与 决 策
试管理学, 主要探讨考试管理的 目标、职能、机构设置、法规
建设 以及方法与技术等。科举学与考试学的提出则都有致力于
此的 目的。
现行考试活动离不开考试学的理论指导, 但也离不开科举
学。因为科举作为 中国古代一项 以选拔 官员为主 旨的考试制
度, 它同时也具有教育考试性质, 它是中国古代的大规模选拔
性考试 。现代各种考试制度 “差不多都能在其复杂多样的形式
和性质中找到 自己的雏形, 想要追溯 自己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