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广州薪现状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年广州薪现状分析

珠三角地区薪酬调查报告结果分享-广州地区薪酬竞争优势不足 珠三角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曾几何时是中国人才汇聚之地。但地区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利润率偏低的加工制造行业仍然占有重要地位。从10年前的“选才”到今天的“招才“,甚至是”用工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转型的迫切性强于中国其他地区。珠三角地区要从“汗水经济”过渡到“智慧经济”,能否吸引和保留核心人才将成为这次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关键因素,而薪酬福利政策将起到重要的作用。那么,广州地区的薪酬状况如何,珠三角城市的薪酬差距有多大,我们从北京众达朴信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发布的《2011年珠三角地区薪酬福利调研报告》中,可以了解到一些大体情况。 一、一线城市对比,广州地区薪酬水平竞争优势不足 根据众达朴信薪酬调研数据显示,和京沪深三个城市相比较,广州地区的薪酬水平在吸引和保留核心人才方面仍处于劣势。以上海地区薪酬水平为基数,北京和深圳的薪酬系数分别为0.96和0.94,深圳部分行业的薪酬水平已经超过北京;而广州地区参与调研的企业中,生产制造行业占比较多,薪酬系数仅为0.9。 二、专业经理层年薪突破15万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广州地区部门经理层员工的年度总现金中位值为265840元,涨薪幅度为11.3%,各行业间薪酬差距较大;经理层年薪中位值突破15万,涨薪幅度为12.4%,该层级是企业人才储备的重点对象;主管和专员层年薪中位值为97675元和45590元,涨薪幅度分别为10.6%和12.2%;助理操作层员工年薪中位值为34743元,涨薪幅度为10.5%,技术工人的薪酬涨幅超过15%,是企业吸引和保留的核心人才。 三、佛山、中山地区涨薪幅度较高 以深圳地区薪酬水平为基数,广州地区薪酬系数为0.96,中基层员工薪酬差距比较明显;东莞、佛山、中山三地经济发展较快,薪酬系数分别为0.92、0.91和0.9,2011年,佛山和中山地区的薪酬涨幅都在14%以上,缩小了与广州地区的薪酬差距;此外,惠州和江门地区的薪酬系数分别为0.86和0.84,是近年珠三角地区经济较为活跃的城市。 四、金融、电信薪酬水平领跑广州地区全行业 由于行业利润和特点的不同,城市间的行业薪酬差距普遍存在。以广州地区金融行业薪酬水平为基数,通讯/电信、房地产行业的薪酬系数分别为0.96和0.95;此外,广州地区主要产业的石油化工、医药/医疗设备、汽车/汽配行业的薪酬系数分别为0.92、0.88和0.86。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加工制造行业受限于行业利润率低的特点,薪酬水平普遍不高,薪酬系数仅为0.72,低于物流和快速消费品行业。 五、IT/电子制造业薪酬竞争优势明显 珠三角地区加工制造行业集中度高,大多数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一线操作工和技工离职率大,行业间的薪酬差距并不明显,但专业经理层级以上岗位,行业薪酬差距开始拉开。以IT/电子制造业薪酬水平为基数,电器和五金制造行业的薪酬系数分别为0.94和0.92;纺织服装和家具行业的薪酬系数为0.88和0.83,而塑胶/模具行业薪酬水平较低,薪酬系数为0.82。 六、硕士起薪将超过5000元 近三年,广州地区的毕业生起薪涨幅都在10%以上,据众达朴信监控数据显示,2011年,广州地区专科和本科毕业生起薪分别为2620元和3060元;2012年硕士毕业生起薪预计将突破5000元,涨幅达到10%。 七、地区离职率突破30%,领跑一类城市 “用工荒”一直困扰着珠三角地区的用工企业,如何保留和激励一线操作人员是每个企业不得不去思考的问题。广州地区的离职率连续5年都超过了25%,根据众达朴信监控数据显示,2011年广州地区离职率超过30%,达到30.8%,远远超过北京和上海,后两个地区的离职率分别为19.5%和18.3%。 implementation of corrective tasks for the new problems found in a timely manner into the special rectification and rectification category. In-depth summary of good practices and good experience in educational practice, good around the typical,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rectification, to prevent repeated rebound, use of the results of the activities, timely organization look back again.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conti

文档评论(0)

jiaoyuguanlij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