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0年江苏省高考历史最后冲刺 - 西安交通.doc

2010年江苏省高考历史最后冲刺 - 西安交通.doc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0年江苏省高考历史最后冲刺 - 西安交通

2010年江苏省高考历史最后冲刺 易混易误史实、概念辩析 这其中有大部分内容都属于主干知识,且往往是高考命题的题眼,把这部分内容让学生掌握好,可以大大降低答题的错误率。 必修1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的区别与联系 (1)王位世袭制是夏朝建立后开始的一种王位继承制度,体现了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特点,存在于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才得以结束。 (2)分封制是周朝将一定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被封诸侯具有一定权利,同时又对周天子具有一定的义务。被分封的并不是完全具有王族血缘关系的诸侯。 (3)宗法制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权力和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纽带具有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4)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基础和核心,最高统治权即王权的确立及承传运作和地方各级统治权的确立及承传运作,均依据于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基础之上的王位世袭制和分封制,构建起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统治网络。 【典型例题1】《史记周本纪》:“(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周武王分封诸侯以巩固统治 B.先代贵族和功臣均可受到分封 C.姬姓贵族在分封对象中居少数 D.周武王认为姜尚是灭商的最大功臣 【典型例题2】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解析: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显然,选项中的A、B、D都不属于这种情况,符合嫡长子继承制原则是C。 分封制中诸侯的义务与权利:五个义务—①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③随从作战、④交纳贡赋和 ⑤朝觐述职 五个权利—① 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②设置官员。③建立武装。④征派赋役。⑤扩大统治区域(诸侯有向异族地区扩张的权力) 分封制维持的首要前提就是在国力上,周王室必须拥有对诸侯的绝对优势。而分封制本身包含着其瓦解的因素:①诸侯拥有极大的独立性和一定的发展空间。②诸侯随着血缘的疏远忠诚度下降。③周王室不断地分封,其国力随着其直接统治的区域的日益缩小而不断削弱。 【典型例题3】“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见《左传·桓公五年》)这反映的问题是 A.宗法制的瓦解 B.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 C.周王室的衰微 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主要有:以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三者互为表里、紧密结合的等级制度;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族权和政权、王权和神权相结合具有浓厚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分封制当时称为封建制,即封邦建国。《诗·商颂·殷武》:“命于下国,封建厥福。”《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孔颖达疏:“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蕃篱,屏蔽周室。”即把爵位、土地分赐亲戚功臣,使之在各该区域内建立邦国相传黄帝为封建之始,至周制度。欧洲中世纪也曾实行类似的制度。顾炎武《春秋时期已有县、郡的设置。春秋的县具有边防重镇的作用。春秋后期,县制开始逐渐推行于内地。战国时期,县的设置已较广泛,并转变为作为地方政权而实行官僚制度的县制。县令为一县之长,由国君任免。县之下有乡、里等作为国家对居民进行控制的基层组织单位。郡的设置要较县为晚。郡地位比县为低,但县与郡之间并无相统属的关系。到了战国时期,内地的县逐渐增多,需要建立起更高一级的管理机构,于是就形成了郡、县两级制的地方管理体系。郡守为郡之长,多由武官充任,有征兵领军之权。至战国末年,各国郡县的设立已很普遍。   秦统一后郡县制全国“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马克思选集》第一卷.第693页)上述情况从一个角度说明 A.东方小农在思想上普遍信奉皇权主义 B.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必然产生专制 C.小农经济是专制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 D.儒家学说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主要区别 其一, 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其二,分封的诸诸侯王位世袭,并且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遣,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其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