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入学教育赵琳
大学生与违法犯罪;猜一猜?;法律的概念; 前言;
;其原因,除了部分学生特殊的心理原因(家庭因素、智力缺陷、外在环境和社会因素)外,大多数犯罪都与这些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有着密切关系。
;一、大学生法盲; 案例2、持刀抢劫,以为玩笑。
某高校两个学生晚上外出喝酒,喝了一些啤酒后往回走,觉得不尽兴,还想再喝,但身上已经没有钱。其中一学生就拿出随身带的一把水果
刀,挡住路边一骑车路
过的人,说:给点钱喝
酒。那人说没有钱,两
人便让其离开。后那人
报警,警察将还在外面
游荡的两人抓获。事后
两人称,跟他要点酒钱,
没有钱就算了,当是开
玩笑哦。;核心提示:
1、“不知法不赦”——不懂法不免除其法律责任。
2、对秘密窃取公私财产的盗窃犯罪行为,《刑法》规定:数额较大(500—2000)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数额巨大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数额未达到较大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处15日以下拘留或2000元以下罚款。赃物予以没收。
3、抢劫罪,案《刑法》规定,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有加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4、犯罪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未遂犯也是犯罪,只不过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处罚。;二、不健康心理;案例2、嫉妒、侥幸心理。
我校某学院一男生,家境贫寒,同寝室一同学却很有钱,心生嫉妒,想劫富济贫。在得知寝室同学银行卡密码后,趁同学不在寝室之机,将银行卡盗窃。知道取款机有摄像头,于是戴上帽子和大口罩,蒙面取款1500元。仅两天,警方就将其作为重大嫌疑,拘留逮捕。并送交检察院追究其盗窃罪刑事责任。;核心提示:
1、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心理原因及预防
这两起大学生严重违法犯罪的过程分析,都与大学生的心理出现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让人担忧。大学生中精神行为检出率约为16%,心理不健康的或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约占30%(有的调查为50%)。
究其原因——
首先,大学生处于心理断乳期、生理心理发展不平衡、独生子女教育引起的不健康性格、情感、压力等导致的宣泄等。
其次,大学生年轻幼稚,思想单纯,生活阅历浅,识别能力低,容易受不良环境的诱惑,看问题比较肤浅,不良心理(如逆反心理、争强好胜心理、享乐攀比、好逸恶劳心理、嫉妒嫉恨心理、激情冲动心理等)是诱发大学生违法犯罪动机和行为产生的一些重要心理因素。
; 如何预防?
大学生要注重心理调节,形成健康心理,从而预防因不健康心理引发的违法犯罪行为,在自己身上发生。
另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二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不沉溺网络;
三要学会释放自己内心的郁闷;
四是有不良极端心理及时到心理健康中心寻求帮助。;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刑法》第四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第二个案例中,该大学生是个少数民族学生,学校希望能本着帮助教育、治病救人出发,和公安、检察机关协调,希望能不追究该学生刑事责任。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使少数民族犯罪也同样应当受到处罚。
;三、冲动是魔鬼;案例2、大学生杀死博士情敌。
成都某大学学生徐某,因女友许某移情本校在读博士周某,便找周某理论。两人见面后发生严厉争吵和抓扯。徐某盛怒之下,掏出身上一把水果刀连刺周某37刀,周某当场死亡。成都市中级法院判处徐某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四、酗酒杀人;核心提示:
1、《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的,处3—10年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同时,还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殴打他人,或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致轻微伤),处5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2、《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
3、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结果的发生,是犯罪故意。;案例2、酒后抢劫竟是玩笑。
2005年6月,四川大学某学院两个即将毕业的学生孙某和辛某,外出喝酒后,两人比谁胆子大。孙某问辛某敢不敢抢出租车,辛某说:有什么不敢,不信我抢个给你看看。于是随手招停一辆出租车,拿出身上一把小水果刀对着司机,说:拿50元钱来。司机赶紧给了其50元后驾车离开并报警。辛某还在向孙某炫耀自己胆量时,被警察当场抓获。后二人被控抢劫罪。
经查二人家境极好,根本不缺钱花。;核心提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