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我国刑事拘留期限问题的思考
Reflections on the question of criminal detention
摘要: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了公安机关执行刑事拘留强制措施的若干问题,但是由于现行立法的不完善,侦查人员法治观念的淡薄,以及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等原因,使得公安机关在进行刑事拘留时,存在普遍延长刑事拘留期限、审批程序行政化以及通过其它方式规避刑事拘留期限的问题。因此,必须完善刑事拘留期限的相关立法,提高执法人员的法治意识,建立有效 监督制约机制,设立高效便捷的救济程序,在保障刑事诉讼活动顺利进行的同时,充分的保障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
一、引言
在刑事诉讼中,刑事拘留简称为拘留,它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在遇有法定的紧急情况时,依法采取的暂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刑事诉讼法,公安大学出版社)作为一种在遇到法定的紧急情况时才可以适用的,暂时剥夺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临时性强制措施,刑事拘留的适用不仅关系到犯罪嫌疑人的权利是否得到充分的保障,更关系到刑事诉讼活动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因此我国刑事诉讼法律对于刑事拘留的适用条件、适用期限、适用程序都做了严格的规定。然而,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我国对刑事拘留期限立法的不完善、执法过程中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观念的缺失、以及监督制约机制的缺位,使我国在刑事拘留期限的适用上存在较大的问题,导致刑事拘留期限的适用不规范、刑事拘留期限延长的普遍化、以及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的缺位等不良后果,违背了刑事拘留制度设置的初衷。
二、我国现行刑事立法对刑事拘留期限的规定及评述
(一)我国刑事立法对刑事拘留期限的规定。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9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做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该条规定了公安机关在执行刑事拘留时的适用期限、延长期限及相关的理由。根据该条的规定,我国刑事拘留期限的适用有三种情况:一是对于需要逮捕的,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二是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直四日。三是,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10条,流窜作案是指跨市、县管辖范围连续作案,或者在居住地作案后逃跑到外市、县继续作案。多次作案是指三次以上作案。结伙作案是指两人以上共同作案。
因此,刑事拘留期限一般不超过十日,特殊情况下不超过十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拘留后羁押的时间不超过三十七日。此外,根据2000年8月2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印发《关于适用刑事强制措施有关问题的规定》第23条第1款的规定,犯罪嫌疑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居留期限自查清其真实身份之日算起。
此外,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65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中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十四日以内作出决定。在特殊情况下,决定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三日。
(二)对刑事立法中刑事拘留期限的立法背景及评述
根据我国1979年通过的《刑事诉讼法》,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时具有收容审查权,对于具有轻微违法行为又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嫌疑或者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又不讲真实姓名、住址,来历不明的人有权进行强制收容审查,收容审查经过县级公安机关批准期限是一个月,经过地市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一个月,经过省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再延长一个月,并且起始时间是从查清真实姓名、住址的时间算起。收容审查由于存在收容条件宽松、期限长、审批程序简单、监督制约缺失,执法机关随意性强而在刑事案件办案过程中广泛使用。也正是由于收容审查收容条件宽松、期限长、审批程序简单、监督制约缺失、执法机关随意性强,导致了刑讯逼供、殴打体罚等违法犯罪的行为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发生,收容审查的在国内外被普遍关注。1996年《刑事诉讼法》在修订的过程中,充分的认识到了收容审查制度存在的缺陷,并且也认识到了取消收容审查制度可能会造成社会治安的失控,所以降低了刑事拘留和逮捕的条件,用刑事拘留来代替收容审查在社会治安中的功能,1996年《刑事诉讼法》关于刑事拘留的修改无疑是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
相比较于1996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关于刑事拘留期限并未做出较大的修改,仅仅是对于检察院决定逮捕的两个期限做出了修改:一是拘留后检察院决定逮捕,“在十日以内做出决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