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历史试题.doc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历史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历史试题

望都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历史试题 命题人:刘志敏 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46题,每小题1分,共计46分) 1.“夏朝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妈祖”的大型民间活动。“妈祖”文化现象与宗法制有密切联系,在宗法制中,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 ( ) A.家族等级关系 B.政治隶属关系 C.家族血缘关系 D.既有家族血缘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 4.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 )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观念淡漠 D.专制王权强大 5. 《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记载:武王克商,先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注:周武王为姬姓)这表明:( ) 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同姓诸侯是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力量 ③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的统治 ④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 A、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③④ 6. 据《春秋》记载,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官职)“授土”,司徒(官职)“授民”。对这一史实最恰当的解释是 ( ) A、周天子用最高礼节接待鲁国国君 B、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 C、鲁国国君的地位与周天子相似 D、周天子重视礼仪制度建设 7. 分封制是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下列现象中反映分封制遭到破坏、趋于崩溃的是: “周郑交质,射王中肩” ②“烽火戏诸侯” 按照《周礼》,只有天子才能使用“八佾”(八列舞女)的礼乐,可是,到了春秋时期连鲁国大夫季氏也公然“八佾舞于庭”“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A. B. C. D. A.秦代皇帝制度的内涵??????????????????B.封建官僚制度确立的背景 C.汉代损益秦制的措施??????????????????D.分封制退出中国历史的根源 9. 据文献记载,秦灭巴后,在苗族聚居的渝东南置巴郡和黔中郡今酉阳、秀山当时属黔中郡今彭水、黔江当时属巴郡。秦汉时期实行郡、县二级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 秦朝郡县制是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主要是由于( ) A、郡县官吏必须由上一级任命并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完全由皇帝和中央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11. 清徐栋《牧令书》载:“天下真实紧要之官,只有二员,在内则宰相,在外则县令。”以具体史实论证这一观点确凿无误的是 ( ) A.宰相制在秦代首次确定下来,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B.元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后期其权势大大削弱 C.县官是普通百姓生活中能直接接触到的朝廷命官 D.秦代县令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郡 12. 《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法制日报》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是“重庆打黑”、“贪官外逃”、“赖昌星引渡回国”、“安全系数”等,都与反贪倡廉的民主制度改革相关。我国古代与反贪倡廉相关的制度建设不包括A.西汉:刺史制度 B.唐代:御史台C.宋代:提点刑狱司 D.元代:行省制度 白钢在《中国政治史》中说,唐代的科举制采用了“行卷制”,主考官除详阅试卷外,有权参考举子平日的作品和才誉决定录取结果。宋代的科举制实行“糊名制”,将考生所填写的姓名.籍贯等一切资料信息全部密封,使主考官和阅卷官无法得知每张卷子是谁的。下列对于唐宋科举制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A.唐代行卷制注重考生平日作品, 带有主观性,是不可取的 B.宋代的糊名制杜绝了请托造假等科场舞弊现象 C.反映了科举制在人才选拔程序上的进一步僵化 D.反应了对官吏选拔制度的公正性的不断的探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