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GIS的耕地质量评价研究综述摘要: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耕地质量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发展。耕地质量评价是全面衡量耕地质量水平,其结果主要应用于农业和国土政策的制定。本文主要从GIS在耕地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着手做一综述,着重回顾了耕地质量评价的国内外发展的状况,分析指出GIS技术在耕地质量评价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同时对耕地质量评价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想法。关键字:GIS;耕地质量;评价0 引言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耕地质量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人口数量不断地增多,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虽然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首先要确保耕地的数量和质量。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耕地最新数据为20.3077亿亩,比原来掌握数据增加2亿亩,但是我国耕地总体质量不高、后备资源不足的国情没有改变,而草原、滩涂、冰山积雪等生态空间不断被挤压。根据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世元的说法,从数据增加耕地区位特点、损毁情况看,尽管二次调查耕地数据多了2亿亩,但增加耕地中相当部分需要安排退耕,相当数量不宜耕种,相当数量正常耕种受影响。我国适宜稳定利用的耕地也就是18亿亩多。从优质耕地减少情况看,全国城镇用地增加较快,优质耕地减少较多,后备耕地资源严重不足。因此,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对当前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决定性的影响,开展耕地资源的质量评价、科学管理和保护已成为当前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1]。本文主要从GIS在耕地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着手做一综述,包括耕地质量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等。1 耕地质量评价国内外研究进展1.1国内耕地质量评价研究进展我国的耕地质量评价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也是世界上研究土地分类、进行土地评价最早的国家。据《禹贡篇》记载,4200多年前的夏禹时代,全国疆土分为九州,按土色、质地、植被、水文将土地划分为三等九级,依据其肥力制定贡赋等级。这是早期为税收服务的简单土地评价,此后在中国历史中各个朝代中,此类的分等定级的土地评价大同小异。直到50年代的荒地调查,我国才有了比较系统的土地评价研究[2]。60年代进行了部分区域的土地评价工作,但也只是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方向的定性评价,到了70年代后期,我国的耕地质量评价研究工作随着国外以合理利用土地为目的的耕地评价发展而发展起来,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自然资源综考会的主持下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资源分类和土地评价项目与指标,编制了《中国 l:100 万土地资源图》,出版了覆盖全国的 63 幅图件和中国土地资源数据库,这些系统全面的推进了土地评价事业的发展。到了80年代中期后,我国的耕地质量评价已经从大范围向小范围慢慢发展,从国省往市县镇过渡,把评价重心和土地利用规划等实践任务相结合,从以往的定性向定量发展,不单独考虑自然因素,而是综合考虑所以能影响土地的因素,大大提高了评价结果的使用性,在评价过程中,同时运用遥感技术、GIS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技术,使得评价精度不断提高。田小华等(2011年)就应用GIS技术对龙山县耕地质量进行了评价,其准确地评价了耕地质量[3],为该地区的耕地改良提供了有力的支持。1.2国外耕地质量评价研究进展国外耕地质量评价研究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历史的发展的时间轨迹上来看,可以分为三个时间阶段;一是15世纪开展了以土地赋税发展起来的耕地评价;二是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期间以合理利用土地为目的的耕地评价;三是20世纪60年代后的定量化耕地评价。从研究进展来看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个阶段[4]。1.2.1耕地质量定性评价阶段以土地赋税发展起来的耕地评价也是耕地的定性评价阶段,早在15世纪的莫斯科公园税册中,就将耕地分为上、中、下三等,这是最早的耕地评价;随后如奥地利、法兰西、普鲁士等国家也以赋税为目的相继开展了耕地评价[5]。1877年,俄罗斯著名的土壤地理学家道库恰耶夫在尼口格勒自治州和包勒特夫斯克省开展了土地评价工作,研究了土地税和土地量值之间的关系,十年之后,在1886年,道库恰耶夫完成了“尼日格勒州土地的鉴定材料”的著作,对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做出了比较全面和系统的阐述,其方法体系目前仍然应用在前苏联各国中[6]。随后耕地质量评价的发展进入到了20世纪30年代,因资源调查与耕地合理利用规划,使得以合理利用土地为目的的耕地评价产生并发展起来。同一阶段,美国出现了大量的水土流失和严重的土壤侵蚀,急需依据自然环境特征,提出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规划,基于土地利用不合理导致环境退化的原因,科学家们通过对生态环境退化与土地利用方式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土地潜力分类系统,并于1961年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