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年中考复习之古诗词鉴赏
* * 古诗词鉴赏点评专题复习 如何做好古诗词鉴赏题? 一、如何审题——分析考点 1、品味关键词句 2、理解内容情感 3、赏析表达技巧 (一)品味关键词句 这类题多以诗词中有特色的字词或句子作为考察对象,这些字词或句子在诗词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或效果,因而值得品味。 答题格式一般为: (字词句)含义+(修辞、表现等)手法 +表达作用(效果) +抒发情感(揭示道理) 二、怎样答题——掌握基本的答题格式与思路 例: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次北固山下》中的名句,请对其谈谈你的赏析。 答:选取“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生”、“入”用拟人(修辞)手法把江上景物当人写,使景物描写生动形象、具体可感,更显出生机勃勃的自然情趣(表达作用),两句结合在一起,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自然变化的哲理(抒发情感)。 赏析《钱塘湖春行》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两句诗。 答:诗中的“争”字用拟人的手法,把“早莺”当人写,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写出了西湖早春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二)理解内容情感 1.爱国 2.思乡 3. 惜别 4.怀才不遇 5.对现实黑暗不满 6.热爱大自然 (三)赏析表达技巧 诗词的表达技巧有很多,如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 诗词的表达技巧包括有: 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语言特点: 作用: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含蓄、直露、平实、典雅、华丽、雄浑、沉郁、自然、清新、优美、质朴、风趣等。 深化主旨、深化意境、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意深等。 请用简洁的语言点评一下曹操的《观沧海》。 答题思路:本诗在写法上虚实结合、运用想象手法,借景抒情, (表现手法)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表达作用)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抒发情感)。 晏殊的词《浣溪沙》中“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使用了什么写法?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这两句词“新”与“旧”使用了对比的写法,再联系内容,作者通过对比表面上写作者在唱一曲新词、饮一杯醇酒时,感到这春天的天气同去年一样,亭台景物也依旧,实际上是抒发一种哀叹惆怅的感情。 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诗歌首句中的一个“僵”字,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了_______________。全诗抒发了强烈的________________。 2、会考指导书P181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的第二问:这首词在人物描写上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试举例进行简析。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 1.山中留客(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弄”字,有何表达作用? 三、四句说“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为什么会“沾衣”?诗人如此写有何意义? 答: “弄”字赋予山光物态以胜人,显示蓬勃生机, “山光物态”在春晖沐浴下争妍斗艳,足以景色迷人和诱人,意在留客. 答:之所以会“沾衣”是因为深山中空气新鲜、湿润.“以景诱人”的留客方法,正是诗人高人一筹之处. 2.浪淘沙?怀旧 (李煜)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 (2) “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答:上片写春寒愁感.下片写家国恨情. 答:流露了词人内心世界生与死的矛盾,是绝望者的希望. 3.梅花绝句 (陆游) 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1)前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 (2)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 答:空旷、寂寥、清冷、洁净. 答:高洁而寂寞,无人问津,是罢官而不得起用的陆游自身的写照. 4.雪中偶题(郑谷)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1)这首咏雪诗在景物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