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年中考模拟试卷
科学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8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纸上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必须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上答题,写在其它地方无效。答题方式详见答题纸上的说明。
4.考试结束后,试题和答题纸一并上交。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u:64 Ba:137 Zn:65 Fe:56 Ca:40
Cl:35.5 Ag:108
试题卷
选择题(每题3分,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原创】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图2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图4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2.【改编】液化石油气是经加压后压缩到钢瓶中的,瓶内压强是
大气压强的7-8倍。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
和丁烯等。下列有关丁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丁烷中碳、氢元素的个数比为2:5
B.丁烷分子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丁烷是由碳、氢原子构成的有机物
D.在通常状况下,丁烷是气体
3.【改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利用马铃薯块茎上长出的芽体进行繁殖的方式属于出芽生殖
B.试管婴儿最初的生长过程在体外进行,这种技术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
C.西瓜里之所以有许多种子,是因为西瓜开花时,每朵花上有许多雌蕊
D.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获得只保留母体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4.【引用】下列对如图所示某校园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校园里所有的鸟是一个种群
B.食物链:光→植物→虫→鸟→微生物
C.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是可以循环的
D.鸟所获得的能量少于绿色植物所获得的太阳能
5. 【改编】如图所示,小球在竖直向下的力F作用下,将竖直轻弹簧压缩,若将力F撤去,小球将向上弹起并离开弹簧,直到速度为零时为止.则小球在上升过程中()
小球动能最大时弹性势能为零
小球在离开弹簧时动能最大
C.小球动能减为零时,重力势能最大
小球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
A.丙图中,如果曲线代表二氧化碳的变化,则血管B表示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B.乙图为某人的心动周期,在两小时内,此人的心房收缩期时间是900秒
C.丙图中,如果曲线代表氧气的变化,则血管B表示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
D.甲图A血管表示医生给病人静脉注射时,针刺入的血管
7.【引用】依据右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y表示有机物的含量,则a → b → c可表示种子开始萌发→幼苗的子叶变绿色→幼苗生长一段时间的有机物含量的变化
B.若y表示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则a → b → c可表示剧烈运动前后血红蛋白的变化
C.若y表示人体内胰岛素含量,则a → b → c可表示健康人在进食一段时间后血液中胰岛素的变化
D.若y表示某粮库内种子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则种子储藏时在a点比b点的效果好
8.【改编】某病人因失血过多需要输血,经检验只能接受同型血,异型血都不适用,则此人的红细胞上和血清中所具有的凝集原和凝集素分别是( )
A.含B凝集原,含抗A凝集素 B.含A凝集原,含抗B凝集素
C.无凝集原,含抗A、抗B凝集素 D.含A、B凝集原,无凝集素
9.【改编】太阳对我们地球上的生命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们的吃穿住行都与太阳息息相关。下列关于太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其释放的能量其实是一种核能。
B.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为色球层、光球层和日冕层。
C.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其活动周期约为11年。
D.我们透过地球的大气层看到的“太阳”,实际上是“太阳”的虚像。
10.【改编】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A.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可以分离NaClKNO3的混合物
B.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