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山上的荆疙瘩文档(2)教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故乡山上的荆疙瘩 2016-07-07 16:28 来源:光明文荟 胡安鹏   在故乡鲁南那算不上巍峨的山上,满山满峪生长着一种叫做“荆疙瘩”的植物。   荆属灌木,多丛生,掌状复叶,花朵细小,呈淡蓝色。肥沃的土地上找不到它的身影,偏偏在贫瘠的小路旁和石头缝里,它却羸弱而又泼辣地生长。因其枝条可以编筐编蓝编篓,不成材的可以烧火做饭,所以岁岁萌发年年割除,把根部憋聚成了大疙瘩,故被称为“荆疙瘩”。荆常与“酸枣子”别名为“棘”的植物为伍,组成了“荆棘”、“荆棘丛生”、“荆棘载途”等词汇,总给人以困难重重举步维艰的感觉。我们故乡的一代代淳朴的山民就像这“荆疙瘩”一样,植根于脚下的土地,用勤劳的汗水和智慧,不断改变着山乡的面貌,给大山注入了勃勃生机,增添了无限的景色。   上次回乡看望母亲时,听说青山村的金疙瘩坚持植树种果发了大财,成了造福一方、美名远扬的致富能人。他是我高中同学,说什么也要去拜访拜访他。   吃过早饭,趁着凉快,我便徒步上山了,也顺便散散心,看看沿途风貌。山上的景象与30年前大不相同,当年光秃秃的山梁而今植被青葱,高低不平的山道铺成了水泥路,鸟鸣山更幽,我沉浸在遥远的回忆里。在我的印象中,金疙瘩长得墩墩实实,面色黑红,少言寡语,眉头紧锁,好像有沉重的心事。老师说他是“老实疙瘩”,同学们则称他是“榆木疙瘩”。他学习成绩虽然不算好,但为人憨厚,热爱劳动,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高一那年“三夏”大忙时节,我们班到地亩较宽的马庄大队参加支农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有些煤矿上的职工子女没接触过农活,不会干,老师就有意识地安排金疙瘩具体帮助指导他们。金疙瘩不仅毫不惜力地示范着干,还手把手地教,使这些非农业孩子很快学会了干农活,全班的劳动进度进展很快,受到村支书的表扬。团支部决定让在此次支农劳动期间表现突出的金疙瘩加入团组织,并安排我和另一名团支委到金疙瘩所在的青山村搞政审外调。   顶着仲夏的烈日,我们俩沿着那条圪圪磴磴的山路,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徒步跋涉,来到青山村时已近中午。青山村位于大山的北坡上,金疙瘩的家在最南端的石崖下边,家门朝东,三间坐北朝南的石墙草房,南边是猪圈和羊圈,石崖的洞穴便是猪羊的屋棚。   那是政治挂帅的年代,我们说明来意后,他父亲很高兴,慌忙找来大队会计给我们出具了证明。山里人热情好客,拿出最好的饭菜来款待我们,还把大队会计挽留下来陪我们一同吃饭。那四样菜至今记忆犹新:有些烟黄色的腊肉片、煎小鲫鱼、辣椒面炖豆腐、韭菜炒鸡蛋,主食是擀单饼。在那个年代,能有鱼有肉地吃上四个菜,算是贵客了。   ……   走了大约两个多小时光景,来到了黄山村。经打听村西那座山就是金疙瘩的果园,他的家就在山上。   顺着通到山顶的盘山水泥路往上走,两边都是各种果树,仿佛置身于郁郁葱葱、充满生机的回廊里。蓝天上白云悠悠,树丛里百鸟啼啭,虽是酷热天但这里微风习习,凉爽宜人。我向正给苹果树喷农药的果农打听,他们说金总赶早集去了。他们听说我是金疙瘩多年未见的老同学,忙把我领到半山腰的家门口等。啊呀,这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两层小楼,顶部飞檐翘角,金碧辉煌,很是气派;大门朝东,两侧的合欢树正在开花,丝丝绒绒,像粉色的云团,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在附近走了走,只见满山分层覆盖着各种果木,山脚下是苹果树,半山腰是桃树,再往上是核桃、山楂、板栗和枣树等树种,据说有两三千亩。   过了一会,金疙瘩骑着电动车回来了,后面驮着一个约莫40来岁,长得清清爽爽、大大气气的女人,显然是他的爱人。老同学相见分外亲热,打过招呼之后慌忙让他妻子张罗做饭,我说是吃过早饭来的,他说他们在集上也喝过粥了。我仔细打量着多年未见的老同学,他的两鬓已经斑白,那棱角分明的黑红的脸上写着坚毅和沉稳,毕竟是50出头的人了,又掌管着这么大产业,能不操心显老吗。我们喝了会子茶,他让我参观一下他的山林,于是,我们边走边看边聊。   他说:“听说老同学在外面发展得不错,都是处级干部啦。”我惭愧地说:“你见笑啦,我是有名无实,没有真本事真产业,比您差远了。您通过诚实劳动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为父老乡亲造了福,你才是有本事的人呢,我真羡慕你。”   他慌忙解释:“您过奖啦,我哪有那么大的能耐,我所作的只是一个本分农民应该做的。”接着,他讲了一些我们分别后的事情。   高中毕业后他回家当了农民,当时刚刚恢复高考制度,他连续考了两年大学都没有考上,父亲还是鼓励他继续考。父亲的想法很现实,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跳出这穷山窝,才会有好的前程。我实在不想考啦,认定自己就是摆弄土坷垃的命,死心塌地地就在农村干,“穷无根,富无苗” 只要肯下力气善于动脑,在哪里都能改变命运。80年代初,农村实行土地大包干,我们家分了5亩坡地、10多亩荒山,全家人不辞辛劳,精耕细作,加上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父亲过日子八手勤拿,养了一群山羊,农闲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