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胆排石片在临床上应用探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利胆排石片在临床上应用探究

利胆排石片在临床上应用探究【中图分类号】R5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92-01 【摘要】:目的 采用利胆排石片治疗胆石病,据其临床疗效进行应用研究,并得出结论。方法 选取自2005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接受排石治疗的124位患者,根据其病情缓急给予不同剂量的利胆排石片药剂进行治疗,其中11例结合手术治疗。结果 124例患者中有81位痊愈,32例病症有所缓解,11例结合手术治疗,1例治疗无效死亡,本组总排石率为65.3%。结论 临床治疗表明,利胆排石片对于湿热郁滞、气机郁阻者疗效较好,可用于治疗胆道结石、胆道感染、胆囊炎等病症。 【关键词】:利胆排石片;中药治疗;临床应用 利胆排石片是我国中医消化科用于治疗胆道结石的传统药物,此种药物全国药厂都有生产,各大中医院基本有售,价格在30元/瓶。自我院采用利胆排石片治疗胆石病以来,已经有了一定的治疗经验积累。本研究回顾性的分析了2005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接受排石治疗的124位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作如下介绍。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临床资料 选取自2005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接受排石治疗的124位患者,平均年龄65.1岁。其中男60例,女84例,经过初步检测所有患者均无不良禁忌症,都能采取利胆排石片治疗。 适应症和禁忌人群 利胆排石片主治急性胆道感染、胆石症,患者常见右上腹痛、黄疸,寒战发热,口苦,舌红舌苔厚腻发黄,大便不通,脉弦滑;可用于治疗肋痛,由急性胆道感染或胆石症所致,患者常有剧烈的肋痛甚至蔓延至肩胛骨,发热打寒战,苦口发干,大便干;还可治疗黄疸,患者皮肤常发黄,眼睛也浊黄,有不同程度的发烧症状,口干腹部胀痛,小便亦黄,心中憋闷。禁忌人群:肝功能不良者慎用,孕妇禁用1。 “利胆排石片”药物成分 茵陈250g、金钱草250g、郁金75g、厚朴(姜制)50g、黄岑75g、木香75g、枳实50g、槟榔125g、大黄125g、芒硝(精制)25g。 治疗方法 每45片相当于原胆道排石汤剂一副剂量,将原汤药分为1、2两类,1类用于治疗气滞型,2类用于治疗湿热型和中毒型。利胆排石片则是根据两种汤剂的药方进行融合取舍,适当的调整,并可直接服用。每位患者病情不同,医师需按病下药,适当辅助其他中草药进行治疗,可结合胆道排石汤逐情加减,煎后同时服用。病情不急者,早晚各服一次,每次16~22片,温水送服。病情严重者每日服用三次,急性患者入院后加服药剂一次。用药后患者的排便次数为2~3次每天,若泻下无明显作用,可加服33%的硫酸镁15ml2,每日三次。该药服用后无明显的副作用,若患者出现呕吐反胃,服用困难的症状,可少量多次喂服。 2、 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124例患者在“利胆排石片”的疗养过程中有81位痊愈,32例病症有所缓解,11例结合手术治疗,1例治疗无效死亡,本组总排石率为65.3%。124例结石患者中,湿热患者101例,排石成功者70例,排石率为69.3%;气滞型患者20例,排石者10例,排石率50%;中毒性患者3例,排石者1例,排石率33.3%。排出的结石最大直径达2.6cm,每次最多能排出190多块,排石延续期最长的有35天,最短1天,服药3天左右为排石高峰期。 治疗期间,有15位患者服药后出现间发性的上腹钻顶痛,有4位患者还出现了肩部疼痛,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疼痛减轻。其中一位患者16年前患过胆道蛔虫病并因此接受住院治疗,术后经常出现上腹绞痛,有时甚至出现全身忽冷忽热及眼球发黄的症状,为胆石症及胆道感染。此次再次发病,情况较为危急,巩膜明显泛黄,舌泛红,苔黄腻,心肺无明显异常。经检查其白细胞15400,中性85%,淋巴15%,黄疸指数较高,血清转氨酶为200单位,尿胆红素(±),尿胆素(-),尿胆元(-),尿胰淀粉酶为17汶氏单位。多方面检测后确诊为中毒型胆石症。对于这位患者,我院在其入院后随即进行了输液治疗,并注射一定的抗生素,辅助激素治疗,其休克症状有所缓解。此后给予其利胆排石片进行治疗,用药后共排出胆石31块,一个疗程后恢复即出院。 3、 总结 鉴别 (1)与茵栀黄注射液的鉴别,两药都可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作用较好,可主治湿热郁滞,胆湿疏泄导致的黄疸3。值得注意的是,茵栀黄注射液中的金银花、栀子的清热解毒之效主要用于胆石患者中湿热黄疸较为严重的患者;利胆排石片中主要成分有金钱草,它能清利湿热,枳实、厚朴、木香、大黄、芒硝、槟榔等成分可利胆通气,可辅助治疗气郁型的湿热黄疸导致的肋痛、大便不通的症状。(2)与胆石通胶囊鉴别,两药都可清热利湿,利胆排石,可主治肝胆湿热郁滞,胆湿疏泄导致的黄疸。胆石通胶囊含有水线草、蒲公英、黄岑,这些成分可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